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
出处:《四月十三日立夏》
宋末元初 · 方回
百年春一年,四月月将圆。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
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
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
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
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
拼音版原文
注释
百年:形容人生的长久。春:春季。
月将圆:月亮接近满月。
客邸:客居之处。
淹长日:日子漫长。
归途:回家的路。
逼暑天:逼近炎热的夏天。
莺声:黄莺的鸣叫声。
一啭:偶尔一声。
蚕事:养蚕之事。
欲三眠:即将进入第三次休眠。
节物:季节的景物。
情怀:心情。
可怜:令人怜悯或感伤。
翻译
人生百年犹如春之一年,四月的月亮即将圆满。客居他乡的日子漫长无尽,归乡之路却迫近酷暑时节。
黄莺的歌声偶尔响起,蚕儿也将进入第三次休眠期。
季节的景色依旧,但心情却令人感到凄凉。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即将过去,夏日将至的景象。开篇“百年春一年”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而“四月月将圆”则是对季节变化的细腻描写。
“客邸淹长日”、“归途逼暑天”两句,诗人以客居者的身份,感受着漫长而孤独的一天,面临炎热夏日即将到来的旅途,流露出一丝忧虑和不舍。这里“客邸”强调了诗人的异乡游子之感,“淹长日”则描绘出时间的缓慢与孤独。
接着,“莺声时一啭”、“蚕事欲三眠”两句,通过莺鸟偶尔鸣叫和蚕虫即将进入第三次冬眠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季节更替的自然界。这里“莺声”之“时一啭”,传递出一种孤寂与短暂,而“蚕事欲三眠”则是对生命节律的一种描绘。
最后,“节物还如旧”、“情怀自可怜”两句,诗人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回忆和对自己处境的感伤。这里“节物还如旧”指的是季节更替中的某些事物依旧如故,而“情怀自可怜”,则是诗人对于自己的情感世界感到一种自我怜悯。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末夏初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季节更迭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