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我公欲和事,请向门丁问全文

我公欲和事,请向门丁问

出处:《门丁谣
清 · 洪繻
我公在何处,我公在县厅。
我公不解事,解事有门丁。
能令我公喜,能令我公怒。
指挥不待公,我公殊不恶。
我公下村乡,门丁能攘羊。
鸾刀取其血,血是民汁浆。
我公到城市,门丁能作豸。
有角不触邪,触取巨象齿。
公若欲催科,门丁张网罗。
役夫且慢发,役夫货几何。
公若欲谳狱,门丁几番促。
促公复迟公,门包几车粟。
门丁能作福,门丁能作威。
小民一身肉,俱为门丁肥。
我公能作官,门丁与有分。
我公欲和事,请向门丁问
人生多得钱,不过作好官。
我公钱如水,门丁钱如山。
门丁利如锥,我公明如镜。
门丁与我公,与钱同一命。
门丁存善念,有时欲改恶。
待公官休日,门丁恶不作。
我言告门丁,门丁仔细听。
人间无刑书,天上有雷霆。

鉴赏

这首《门丁谣》以讽刺的手法描绘了古代官府中门丁的权势与作为,揭示了官场中的复杂关系以及权力运作背后的阴暗面。诗中通过对比“我公”(官员)与“门丁”(门房或管家)的角色,展现了权力分配的不平等与扭曲。

“我公在何处,我公在县厅。” 开篇点出官员的位置,随后转折至“我公不解事,解事有门丁。” 揭示了官员对日常事务的依赖,而真正的决策者往往在于那些看似不起眼的门丁。

“能令我公喜,能令我公怒。” 说明门丁能够左右官员的情绪,掌握着官员喜怒哀乐的开关。接着描述门丁如何利用权力,“指挥不待公,我公殊不恶。” 指出门丁在官员不在场时也能有效管理,甚至让官员感到满意。

“我公下村乡,门丁能攘羊。” “我公到城市,门丁能作豸。” 这两句话形象地描绘了门丁在不同场合的作为,无论是乡村还是城市,他们都能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

“公若欲催科,门丁张网罗。” “公若欲谳狱,门丁几番促。” 描述了门丁如何在催收税赋和审理案件时,利用权力操纵,甚至影响判决结果。

“公若欲和事,请向门丁问。” 表明在处理纠纷时,官员也需要借助门丁的力量。最后,“人间无刑书,天上有雷霆。” 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权力滥用的讽刺,暗示即使人间无法直接惩治滥用权力的行为,但上天自有公正的审判。

整首诗通过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刻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体系中的腐败现象,以及权力与利益之间的紧密联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