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香索影夜凝神,楚些招还萼绿真
月底似逢和靖老,风前恍见寿阳人。
清寒不类巫山梦,素艳全非洛浦尘。
尤物有灵生幻相,凭谁貌取补之春。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诗人方回所作,名为《梅魂次周斐然韵》。全诗围绕着梅花这一主题,以精妙的笔触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梅花的独特情怀和艺术追求。
首句“搜香索影夜凝神”描绘了一幅夜晚静谧中寻找梅香的画面,诗人在月色下专注地聆听着梅花散发出的清幽香气,这不仅是对梅花外在美的欣赏,更是对其内在精神的追求。
“楚些招还萼绿真”一句,则通过“楚些”的吟咏,传递出诗人对梅花之美的深切感受和赞美。这里的“楚些”,既可以理解为梅花特有的清雅气质,也暗示了诗人对梅魂共鸣的艺术追求。
第三句“月底似逢和靖老”中,借用古代仙人和靖的传说,将月光下偶遇的意境与仙界相连,表达了诗人对超然物外之境的向往。这里的“和靖老”,既是仙界人物,也象征着梅花不染尘俗、清高脱凡的特质。
接着,“风前恍见寿阳人”一句,则通过“风前”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在微风中隐约看到梅花之美,如同古代才子寿阳公子的出现一般,这里的人物象征了梅花的灵动与生机。
第五句“清寒不类巫山梦”通过对比,强调了梅魂的独特性,它不同于世间其他凡俗之物,甚至超越了巫山神话中的奇幻。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纯洁高远品格的赞美。
“素艳全非洛浦尘”则继续强调梅花的清洁与高贵,认为它不同于世间凡尘,更不似洛浦之地的繁华,这里通过对比,凸显了诗人眼中梅魂的纯净和超脱。
最后,“尤物有灵生幻相”一句,揭示了诗人的核心思想:他认为梅花是一种特别的存在,它拥有自己的灵性,可以在艺术中生发出迷人的幻象。这也正是诗人写作《梅魂次周斐然韵》的初衷——通过模仿前代诗人周斐然的韵味,捕捉梅花的精神本质。
“凭谁貌取补之春”则是全诗的结尾,这里诗人似乎在问,依靠谁的容颜来弥补春天的不足。这一句既可以理解为对梅花之美的赞叹,也可解作诗人的自我反思——他要通过模仿前贤,以自己的艺术创造来补充和延续梅魂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