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出处:《和陶饮酒二十首 其八》
宋 · 苏轼
我坐华堂上,不必麋鹿姿。
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
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
注释
我:主语。坐:动词。
华堂:华丽的大厅。
不必:不需要。
麋鹿姿:野兽的姿态。
时来:时机来临。
蜀冈头:蜀地的山岗。
霜松枝:覆盖霜雪的松树枝。
心知:心中明白。
百尺:百尺高。
千岁奇:千年的奇观。
煌煌:鲜艳。
凌霄花:一种植物。
缠绕:环绕。
何为:为何。
举觞:举起酒杯。
酹:向……致敬。
根:根基。
无事:无忧无虑。
相羁:相互牵绊。
翻译
我坐在华丽的大厅中,无需模仿野兽的姿态。时机来临,我来到蜀地的山岗,欣喜地看见了覆盖着霜雪的松树枝。
心中明白,这棵松树虽有百尺之高,却已孕育了千年的奇观。
那鲜艳的凌霄花,为何要缠绕在它周围呢?
我举起酒杯,向松树的根基致敬,希望无忧无虑,不受牵绊。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山林之美,表达对自然景观的喜悦与自得之情怀的诗句。诗人以坐于华堂为开篇,借此强调自己不需依赖外在的华丽装饰,因为内心的高洁已足以让人敬佩。随后,“时来蜀冈头,喜见霜松枝”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后的自然景观产生的情感共鸣,即便是在寒冷的季节,霜雪覆盖下的老松依然显得生机勃勃,这份坚韧不拔之美让人心生喜悦。
“心知百尺底,已结千岁奇”则是诗人内心的感悟,他明白那些看似平凡的自然景物,其实蕴含着深远的历史与独特的存在价值,这份对时间的理解和尊重,是诗人超脱世俗纷扰的心境写照。
“煌煌凌霄花,缠绕复何为”中的“凌霄花”通常指的是高处盛开的美丽之物,如同山上的梅花,这里可能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形象化表达。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对于那些虽美但往往被世俗所缠绕、难以自在的东西感到迷茫和无奈。
最后两句“举觞酹其根,无事莫相羁”则是诗人的生活态度与精神追求。他用酒祝福大自然,希望自己能够如同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不为世俗琐事所困扰,保持一颗自在的本真。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充满了哲理和对自然美景赞美之情的诗篇。诗人通过对华堂、霜松、高处花朵等景物的描绘,以及对时间与生命价值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大自然合一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