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接舆谅非狂,行歌归隐沦全文

接舆谅非狂,行歌归隐沦

出处:《次韵舜举四慕诗
元 · 赵孟頫
子晰有高志,悠然舞雩春。
接舆谅非狂,行歌归隐沦
周也实旷士,天地视一身。
去之千载下,渊明亦其人。
归来北窗里,势屈道自伸。
仕止固有时,四子乃不泯。
九原如可作,执鞭良所欣。

鉴赏

这首诗由元代诗人赵孟頫创作,名为《次韵舜举四慕诗》。诗中描绘了四位古代贤士的高尚情操与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通过对比与联想,展现了他们对自由与真理的追求。

首句“子晰有高志,悠然舞雩春”描绘了一位名叫子晰的贤士,他心怀高远的理想,在春天的舞雩台旁悠然自得地生活,暗示着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接着,“接舆谅非狂,行歌归隐沦”提到接舆,这位历史上的隐士并非真正的疯狂,而是以放歌的方式表达对世俗的不满,最终选择归隐山林,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周也实旷士,天地视一身”赞扬了周公,认为他是真正的旷达之人,将天地视为自己的身体,体现了他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理解与融合。

“去之千载下,渊明亦其人”将陶渊明与前面提到的三位贤士并列,表示他们都具有相似的精神品质,即在尘世中保持独立人格,追求心灵的自由与真我。

“归来北窗里,势屈道自伸”描述了陶渊明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即使在物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他的道德与精神依然得以伸展与彰显。

“仕止固有时,四子乃不泯”指出仕途与隐居都有其适宜的时间,这四位贤士虽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但他们的精神与影响却永存不灭。

最后,“九原如可作,执鞭良所欣”表达了对这些贤士的敬仰之情,如果他们能复活,愿意为他们效劳,进一步强调了对他们高尚品格的推崇与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四位古代贤士的赞美与追忆,展现了对自由、真理与高尚人格的深刻思考与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