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思人不见,咫尺即天涯
出处:《访瞿芷桓不遇》
清 · 释敬安
每过问童子,长云不在家。
寒花空映户,高柳自呜鸦。
欲去意还驻,行吟日已斜。
所思人不见,咫尺即天涯。
寒花空映户,高柳自呜鸦。
欲去意还驻,行吟日已斜。
所思人不见,咫尺即天涯。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释敬安的作品《访瞿芷桓不遇》。诗中描绘了诗人造访友人时的情景。首句“每过问童子”表达了诗人频繁来访,每次都询问友人是否在家;然而“长云不在家”暗示了友人不在,只有长云相伴。接着,“寒花空映户,高柳自鸣鸦”通过描绘户外的冷落景象,如寒花映照门扉,高高的柳树上乌鸦自鸣,渲染出一种寂寥和落寞的氛围。
诗人“欲去意还驻”,表明他虽然想要离开,但内心对友人的思念使他停下脚步。“行吟日已斜”,写出了诗人边走边吟咏,时间悄然流逝,直至夕阳西下。最后两句“所思人不见,咫尺即天涯”,直抒胸臆,表达了尽管友人近在咫尺,但由于不能相见,感觉如同相隔天涯,充满了深深的无奈与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访友不遇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流露,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以及人生的无常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