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羡吾师遇主知,五年车驾镇相随
出处:《曼公书至,得山阴师死事信》
清 · 钱澄之
共羡吾师遇主知,五年车驾镇相随。
边书忽到催朝急,密旨偏承下直迟。
血碧人间千载恨,柱摧天外九重悲。
乘舆此日蛮荒外,左右颠危更仗谁!
边书忽到催朝急,密旨偏承下直迟。
血碧人间千载恨,柱摧天外九重悲。
乘舆此日蛮荒外,左右颠危更仗谁!
鉴赏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钱澄之在得知其师去世的消息后所作,情感深沉,充满了对师长的怀念与哀悼之情。
首联“共羡吾师遇主知,五年车驾镇相随”表达了诗人对老师能够得到君王赏识并长期跟随的羡慕与尊敬。这里“主知”不仅指君王的赏识,也暗含了老师在政治上的影响力和地位。
颔联“边书忽到催朝急,密旨偏承下直迟”描绘了老师突然离世的消息传来时的紧急情况,以及君王处理此事的慎重态度。边疆的紧急文书催促着朝廷迅速作出反应,而君王则在私下里对老师的离世表示深切的哀悼。
颈联“血碧人间千载恨,柱摧天外九重悲”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老师离世的无限悲痛与遗憾。这里的“血碧”、“柱摧”都象征着老师的离世给社会带来的巨大损失与痛苦,同时也寄托了对老师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与影响的肯定。
尾联“乘舆此日蛮荒外,左右颠危更仗谁!”则是对老师离世后,君王身边失去重要辅佐者的担忧与无奈。这里“蛮荒外”既指老师生前活动的边疆地区,也隐喻了君王在失去老师这样的智囊之后,面对内外困境时的孤立无援。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对逝去师长的深切怀念与哀悼,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环境下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