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美武昌春意薄,雁回衡岳别情多
出处:《自鄂还湘次韵答申夫方伯》
清 · 曾国荃
未步金銮上谏坡,曾看哭楚起沈疴。
言归此日江之永,但愿来年海不波。
鱼美武昌春意薄,雁回衡岳别情多。
枣梨姜芥谁相赠,且向涟溪问钓蓑。
言归此日江之永,但愿来年海不波。
鱼美武昌春意薄,雁回衡岳别情多。
枣梨姜芥谁相赠,且向涟溪问钓蓑。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将领曾国荃所作,表达了他从鄂地返回湖南时的心情和对未来的期许。首句"未步金銮上谏坡"暗示了诗人并未直接参与朝廷高位,而是以谏官的身份关注民生疾苦。"曾看哭楚起沈疴"暗指他在湖北的经历,可能见证了地方的困苦或改革的艰难。
"言归此日江之永"表达诗人对归乡路途的感慨,江水漫长,寓示着离愁别绪。"但愿来年海不波"则寄托了他对来年的期盼,希望社会安宁,国家太平。
"鱼美武昌春意薄"描绘了武昌春天的景色,虽然鱼儿肥美,但春意似乎并不浓厚,隐含了诗人对民生凋敝的忧虑。"雁回衡岳别情多"借雁南飞之景,表达了离别之情的深切。
最后两句"枣梨姜芥谁相赠,且向涟溪问钓蓑"流露出诗人渴望回归田园,过上简朴生活的愿望,暗示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渔夫生活的向往。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现实的关注,又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