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全文

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

出处:《见物便见心
宋 · 张伯端
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
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
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
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

拼音版原文

jiàn便biànjiànxīnxīnxiàn

shífāngtōngsāizhōngzhēnxīnbiàn

ruòshēngzhīshíjiěquèchéngdiāndǎojiàn

jìngnéngxīnshǐjiànmiàn

注释

见:看见。
物:事物。
心:内心。
无物:没有事物。
十方:四方上下,泛指所有方向。
通塞:畅通或阻塞,这里指环境变化。
真心:真实的本心。
无不遍:无所不在。
若:如果。
知识解:认知和理解。
颠倒见:颠倒的认知观。
睹境:面对情境。
无心:不动之心。
始:才。
菩提面:觉悟的面貌。

翻译

见到事物就能看到内心,没有事物时内心也无所不在。
在四方上下的一切环境中,真实的本心无所不包。
如果只有认知和理解,反而会陷入颠倒的认知观。
面对情境能保持一颗不动之心,才能展现真正的觉悟面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张伯端的作品,它体现了佛教中“即心即道”的思想。诗中的“见物便见心,无物心不现”表达了一种直接以心观物,从而领悟真理的心境。这也契合了禅宗强调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修行方法。

“十方通塞中,真心无不遍”则描绘了一种超越时空限制的心灵状态。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对真理的追求和信仰,以及这种追求是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

然而,“若生知识解,却成颠倒见”警示我们,对于知识的执着与分辨可能导致对真相的误解。这里的“颠倒见”指的是由于概念和知识的束缚,而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认知方式。

最后,“睹境能无心,始见菩提面”则是说,当我们能够超脱对外界事物的执着,无心地观察时,我们才有可能真正领悟到佛教中的“菩提”,即觉悟之道。这里的“菩提面”象征着智慧与真理的实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心”的探讨,展现了禅宗中关于觉悟和修行的一种深刻理解,它鼓励人们超越表面的知识与认知,直接触达内在的心性。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