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识普贤真境界,乱山如浪涌云中
出处:《山居杂颂七首 其五》
宋 · 饶节
华严台上平如掌,自是游人路不通。
要识普贤真境界,乱山如浪涌云中。
要识普贤真境界,乱山如浪涌云中。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华严台的壮丽景象与隐秘之境,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禅意。
“华严台上平如掌”,开篇以华严台的平坦广阔起笔,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暗示着此处是一个远离尘嚣的静谧之地。
“自是游人路不通”,接着点明了华严台的隐秘性,即便是游人也难以轻易到达,强调了此地的神秘与独特,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要识普贤真境界”,转而引出对普贤菩萨境界的理解与追求,这里的“普贤真境界”不仅指华严台的自然景观,更蕴含了佛教中对智慧、慈悲与修行的深刻理解,引导读者从自然景观中领悟更深层次的精神世界。
“乱山如浪涌云中”,最后以动态的描写收尾,将群山比作涌动的波浪,置于云海之中,既展现了山川的壮美,又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灵性的世界,感受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统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严台及其周边环境的细腻描绘,巧妙地融合了自然景观与精神境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内在精神世界的追求,是一首富有哲理意味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