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缘在江海,世网如予何
出处:《次韵范淳甫送秦少章》
宋 · 苏轼
宿缘在江海,世网如予何。
西来庾公尘,已濯长淮波。
十年淮海人,初见一麦禾。
但欣争讼少,未觉舟车多。
秦郎忽过我,赋诗如《卷阿》。
句法本黄子,二豪与揩磨。
嗟我久离群,逝将老西河。
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小范真可人,独肯勤收罗。
瘦马识騄耳,枯桐得云和。
近闻馆李生,病鹤借一柯。
赠行苦说我,妙语慰蹉跎。
西羌已解仇,烽火连朝那。
坐筹付公等,吾将寄潜沱。
西来庾公尘,已濯长淮波。
十年淮海人,初见一麦禾。
但欣争讼少,未觉舟车多。
秦郎忽过我,赋诗如《卷阿》。
句法本黄子,二豪与揩磨。
嗟我久离群,逝将老西河。
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
小范真可人,独肯勤收罗。
瘦马识騄耳,枯桐得云和。
近闻馆李生,病鹤借一柯。
赠行苦说我,妙语慰蹉跎。
西羌已解仇,烽火连朝那。
坐筹付公等,吾将寄潜沱。
注释
宿缘:命运。世网:世俗的牵绊。
庾公:庾信。
濯:洗涤。
淮海人:淮海之地的人。
争讼:争端。
秦郎:友人。
《卷阿》:古诗篇名。
黄子:黄庭坚。
二豪:两位杰出人物。
离群:孤独离群。
西河:地名,泛指西部地区。
空悲歌:徒然悲伤。
小范:友人范某。
勤收罗:积极收录人才。
騄耳:骏马。
云和:传说中的仙乐。
馆李生:馆中的李先生。
病鹤:比喻病弱。
赠行:临别赠言。
蹉跎:时光流逝。
西羌:古代民族。
烽火:战争信号。
公等:诸位。
潜沱:隐居之处。
翻译
宿命如同江海般深沉,世俗的束缚对我又能如何。西来的庾公尘埃,已在淮水的波涛中洗净。
十年间身为淮海之人,初次见到一片麦田稻谷。
只欣喜争端减少,还未察觉舟车的频繁。
秦郎忽然来访,他的诗才如同《卷阿》般出众。
他的句法源自黄子,两位豪杰共同磨砺。
感叹我长久离群,即将在西河老去。
年轻人中有许多名士,想推荐却只能空自悲歌。
小范真是可亲的人,唯独他愿意尽力收录人才。
瘦马识得良驹,枯桐也能引来云和之音。
最近听说馆里的李先生,病鹤般借居一枝。
他送行时苦口婆心地说教,妙语抚慰了我的失落。
西羌的敌意已经消除,但烽火仍然连天。
这些忧虑就交给你们了,我将隐退到潜沱之地。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思想家苏轼的作品,名为《次韵范淳甫送秦少章》。诗人在这里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遭遇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变迁、友情珍贵以及政治环境变化等主题的深刻感悟。
首句“宿缘在江海,世网如予何”展现了诗人对于命运与世事的无奈感受。接着,“西来庾公尘,已濯长淮波”则是对历史人物和自己遭遇的一种比喻,表达了一种历史沧桑感。
“十年淮海人,初见一麦禾”、“但欣争讼少,未觉舟车多”两句,诗人反映了长时间的漂泊生涯和对平静生活的一丝希望,以及对于纷扰世事和频繁的人际往来感到的不适应。
“秦郎忽过我,赋诗如《卷阿》”则是提到与友人的相聚,通过引用古代名篇《卷阿》,表达了文学上的共鸣。而“句法本黄子,二豪与揩磨”则是在探讨诗歌的艺术技巧和风格。
“嗟我久离群,逝将老西河”、“后生多名士,欲荐空悲歌”两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易逝、个人孤独,以及希望年轻一代能理解并传承自己内心的忧伤和文学理想。
“小范真可人,独肯勤收罗”则赞扬了一位名叫小范的人物,对他在人才辨识上的慧眼识珠。紧接着,“瘦马识騄耳,枯桐得云和”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这种识才与诗意的和谐统一。
“近闻馆李生,病鹤借一柯”则是对友人李生的关心,通过鹤的象征来表达希望他早日康复。最后,“赠行苦说我,妙语慰蹉跎”则是在感谢朋友间的相互鼓励与支持。
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苏轼在政治低潮中依然不忘文学创作和对友情、人生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