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卧置汤婆,稍觉两足暖
出处:《病中即事三首 其一》
宋 · 王炎
附火肤革燥,远火寒惨惨。
坐卧置汤婆,稍觉两足暖。
抓搔不停手,苛痒殊未减。
饮食固多忌,所幸能强饭。
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懒。
坐卧置汤婆,稍觉两足暖。
抓搔不停手,苛痒殊未减。
饮食固多忌,所幸能强饭。
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懒。
注释
附:加上。火肤:肌肤因火。
革:皮肤。
燥:干燥。
远火:远处的火。
寒惨惨:凄冷。
坐卧:坐着躺着。
置:放置。
汤婆:热水袋。
稍:渐渐。
觉:感到。
两足:双脚。
抓搔:抓挠。
不停:不间断。
苛痒:严重的瘙痒。
殊:丝毫。
未减:没有减轻。
饮食:饮食。
固:确实。
多忌:有所禁忌。
所幸:还好。
强饭:勉强进食。
客至:客人来了。
出迎:出去迎接。
予:我。
非:并非。
敢:敢于。
疏懒:懒散不敬。
翻译
肌肤因火而干燥,远处的火光显得凄冷。坐着躺着都放着热水袋,渐渐感到双脚暖和了些。
不停地抓挠,瘙痒丝毫没有减轻。
虽然饮食有所禁忌,但还好能勉强进食。
客人来了也不去迎接,我并非懒散不敬。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生病时的身体感觉和生活状态。开篇“附火肤革燥,远火寒惨惨”两句,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在疾病中对温暖的渴望,但又不得不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烤火过近引起肌肤干燥和寒意的困扰。这里的“附火”和“远火”,既是生病时取暖的一种写照,也隐喻了内心对健康的渴望。
接着,“坐卧置汤婆,稍觉两足温”一句,则描绘了诗人为了缓解病痛而采取的一个小措施——使用热水袋(这里称为“汤婆”)来取暖。这种做法在古代是一种常见的温暖身体和缓解关节疼痛的手段。这两足之所以特别提及,是因为脚部位远离心脏,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故而更能体现出病中的不适。
“抓搔不停手,苛痒殊未减”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疾病中所承受的身体上的折磨和不适。这里的“抓搔”,即是因为瘙痒难忍而不断用手抓挠身子的动作。这两句与前文相呼应,共同展现了生病时身体上遭遇的种种痛苦。
“饮食固多忌,所幸能强饭”一句,则转向了诗人在病中对饮食的困扰和限制。生病期间,往往需要注意饮食禁忌,以免加重病情。这句表明尽管有诸多不便,但至少还能够勉力进食,这对于病中的诗人来说,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
最后,“客至不出迎,予非敢疏懒”则是对外界的交往态度的一种解释。在生病期间,尽管有宾客到来,但由于身体不适和精神委顿,无法像平时那样热情地去接待。这并不是诗人本意中的疏忽或懒惰,而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真实再现了病中人的种种苦楚和不便,以及内心对于健康与正常生活状态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