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坚贞贯四候,标格殊百卉全文

坚贞贯四候,标格殊百卉

唐 · 刘禹锡
高人必爱竹,寄兴良有以。
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
众芳信妍媚,威凤难栖止。
遂于鼙鼓间,移植东南美。
封以梁国土,浇之浚泉水。
得地色不移,凌空势方起。
新青排故叶,馀粉笼疏理。
犹复隔墙藩,何因出尘滓。
兹辰去前蔽,永日劳瞪视。
槭槭林已成,荧荧玉相似。
规摹起心匠,洗涤在颐指。
曲直既瞭然,孤高何卓尔。
垂梢覆内屏,迸笋侵前戺。
妓席拂云鬓,宾阶廕珠履。
抱琴恣闲玩,执卷堪斜倚。
露下悬明珰,风来韵清徵。
坚贞贯四候,标格殊百卉
岁晚当自知,繁华岂云比。
古诗无赠竹,高唱从此始。
一听清瑶音,峥然长在耳。

拼音版原文

gāorénàizhúxīngliángyǒu
jùnjiélínróngxīndàishì

zhòngfāngxìnyánmèiwēifèngnánzhǐ
suìjiānzhídōngnánměi

fēngliángguójiāozhījùnquánshuǐ
língkōngshìfāng

xīnqīngpáifēnlóngshū
yóuqiángfānyīnchūchén

chénqiányǒngláodèngshì
línchéngyíngyíngxiāng

guīxīnjiàngzàizhǐ
zhílerángāozhuóěr

chuíshāonèipíngbèngsǔnqīnqiánshì
yúnbìnbīnjiēyìnzhū

bàoqínxiánwánzhíjuànkānxié
xiàxuánmíngdāngfēngláiyùnqīngzhǐ

jiānzhēnguànhòubiāoshūbǎihuì
suìwǎndāngzhīfánhuáyún

shīzèngzhúgāochàngcóngshǐ
tīngqīngyáoyīnzhēngránchángzàiěr

翻译

高雅之人必定钟爱竹子,借竹寄托情感非常恰当。
竹子的刚毅可以面对战争,虚心的品格适合接纳贤士。
众多花朵虽美丽,但凤凰难以在此停留。
于是,在战鼓声中,将它移植到东南的美好之地。
用梁国的土地封育,用清澈的泉水灌溉。
竹子扎根后颜色不变,枝干挺立如空中崛起。
新叶替换旧叶,残留的粉黛点缀稀疏的纹理。
但它仍被墙垣阻隔,如何能逃离尘世纷扰。
今日去除遮蔽,长久凝视它的风采。
如同枫林般红艳,又似美玉般晶莹。
匠人心意在此显现,颐指间尽显洁净。
竹子的曲直分明,孤高无匹。
枝梢覆盖内室,新笋生长在门前。
妓女的发髻轻拂竹叶,宾客的台阶下有如珠履荫蔽。
怀抱琴随意欣赏,手握书卷可斜靠。
露水滴落,悬挂的珠饰闪烁,微风吹过,竹声清脆。
竹子坚贞不渝,品格超群于百花。
年末时节,竹子的本性更显,繁华怎可与之相比。
古代没有赠竹的诗篇,从现在开始,我高声吟唱。
聆听这清脆的竹音,它将永远回荡在耳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洁之人对竹子深厚的喜爱与寄托。开篇即表明“高人必爱竹”,并通过“峻节可临戎,虚心宜待士”强调了竹子的坚韧和豁达,也映衬出高洁人士的品格。此后,“众芳信妍媚,威凤难栖止”则是对其他花卉的美丽与凤凰难以栖息的描写,突显竹子的特殊之处。

“遂于鼙鼓间,移植东南美”一句,通过移植竹子到东南佳境,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生活空间的追求和构建。接着,“封以梁国土,浇之浚泉水”则是对这片竹林所在土地与灌溉之水的描绘,显示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腻关注。

“得地色不移,凌空势方起”表明了竹子在新土中的生长状态,以及它直冲云霄的气势。随后的“新青排故叶,馀粉笼疏理”则是对春天新竹与旧叶交替过程的细致描绘。

“犹复隔墙藩,何因出尘滓”此句可能在反思某种隔绝或限制,以及如何超越这些障碍。紧接着,“兹辰去前蔽,永日劳瞪视”则是在表达诗人对于竹林的不断观赏与欣赏。

“槭槭林已成,荧荧玉相似”一句中,通过将竹林比作美玉,不仅赞美了竹林之美,而且赋予了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接下来的“规摹起心匠,洗涤在颐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澄明,以及对艺术创作的严谨态度。

“曲直既瞭然,孤高何卓尔”一句强调了竹子的自然美感和高洁独立的品质。随后,“垂梢覆内屏,迸笋侵前戺”则是对竹林在空间中的布局与生长状态的细节描写。

“妓席拂云鬓,宾阶荫珠履”一句中,将室内外的环境通过云鬓和珠履的形象进行了优美的构建。而“抱琴恣闲玩,执卷堪斜倚”则表现了诗人在竹林中的悠然自得与文艺享受。

“露下悬明珰,风来韵清徵”通过对露珠与风声的描绘,使自然景象与文学音乐和谐共鸣。紧接着,“坚贞贯四候,标格殊百卉”则是对竹子的坚持不懈,以及其在万物中的独特地位的赞美。

“岁晚当自知,繁华岂云比”一句中,诗人通过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变迁,反思生命与世事。最后,“古诗无赠竹,高唱从此始”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中的竹子意象的超越,以及诗人对于自身文学创作的自信。

整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华,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竹子的细腻描写和深刻寄托,展现了一种高洁、坚韧、豁达的美学观念。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