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汁当春不染衣,九州虽阔无扬意
出处:《题彭春苓参军诗卷后》
清末民国初 · 林朝崧
翰林校书金根误,赀郎独奏凌云赋。
世人顶礼千佛经,焉知网漏珊瑚树。
君不见洞庭湖南彭夫子,白少镕经兼铸史。
文章馀事作诗人,掷地盐锵叶宫徵。
骚坛个个握灵蛇,如此才华有几家?不是梦中曾夺锦,便应笔底解生花。
蟾宫高织登科记,咄咄吾贤遭弃置。
柳汁当春不染衣,九州虽阔无扬意。
薄海频年海畔游,芙蓉幕府竞徵求。
囊中自有济时策,早晚君王召马周。
世人顶礼千佛经,焉知网漏珊瑚树。
君不见洞庭湖南彭夫子,白少镕经兼铸史。
文章馀事作诗人,掷地盐锵叶宫徵。
骚坛个个握灵蛇,如此才华有几家?不是梦中曾夺锦,便应笔底解生花。
蟾宫高织登科记,咄咄吾贤遭弃置。
柳汁当春不染衣,九州虽阔无扬意。
薄海频年海畔游,芙蓉幕府竞徵求。
囊中自有济时策,早晚君王召马周。
鉴赏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的林朝崧所作,题为《题彭春苓参军诗卷后》。诗中,作者以翰林校书金根误判的典故开篇,暗示彭春苓的才华被忽视,如同珊瑚树般珍贵却被遗漏。接下来,诗人提到彭夫子——彭春苓可能具有深厚的学识,不仅擅长经史,还能诗文并茂,其诗歌掷地有声,如同盐锵叶宫徵,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人进一步赞扬彭春苓的才华横溢,将他比作洞庭湖南的彭夫子,暗示他的文学才华在当时并不多见。然而,尽管才华出众,彭春苓并未得到应有的赏识,犹如被贬谪的仙人,即使有如织锦的文采,也未能得到应有的机会。
诗中“柳汁当春不染衣”一句,表达了对彭春苓怀才不遇的同情,暗示他虽然身处困境,但志向高洁,不为世俗所动。接着,诗人提到彭春苓曾在幕府中受到征询,表明他在社会上仍有影响力,而他的济世之策终将被发现。
最后,诗人寄予厚望,相信彭春苓的才华终将得到君王的赏识,就如同马周那样被重用,预示着彭春苓未来会有出头之日。整首诗通过赞美彭春苓的才华和困境,表达了对他的肯定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