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采珍异,亦未极所欲
出处:《余病不能蔬食惧有五味口爽之责作诗自戒》
宋 · 吕本中
君不如屈大夫,夕餐但秋菊。
又不如颜平原,未昼且食粥。
虽知舌本欠滋味,颇觉和气实其腹。
痴人要盈馀,椒有八百斛,钱有一百屋。
鼎俎涴腥膻,杯盘眩红绿。
四方采珍异,亦未极所欲。
宁知下箸处,但有一饱足。
坐偿姓命债,百死有未赎。
何如野僧饭,晚菜下脱粟。
撞钟击鼓坐高堂,童奴唱饭来相续。
竹间新笋大如椽,树头老耳肥于肉。
亦不见蟹躁扰,亦不见牛觳觫。
石郎爱惜韭萍齑,晋侯睥睨熊蹯熟。
以此相重轻,于君未为福。
又不如颜平原,未昼且食粥。
虽知舌本欠滋味,颇觉和气实其腹。
痴人要盈馀,椒有八百斛,钱有一百屋。
鼎俎涴腥膻,杯盘眩红绿。
四方采珍异,亦未极所欲。
宁知下箸处,但有一饱足。
坐偿姓命债,百死有未赎。
何如野僧饭,晚菜下脱粟。
撞钟击鼓坐高堂,童奴唱饭来相续。
竹间新笋大如椽,树头老耳肥于肉。
亦不见蟹躁扰,亦不见牛觳觫。
石郎爱惜韭萍齑,晋侯睥睨熊蹯熟。
以此相重轻,于君未为福。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吕本中所作的《余病不能蔬食惧有五味口爽之责作诗自戒》。诗中以对比手法,将屈原、颜真卿等古代贤人的简朴生活与世俗的奢华享乐进行对比,表达了诗人对过度追求物质享受的批判,以及对简单朴素生活的向往。
诗人首先提到屈原“夕餐但秋菊”,颜真卿“未昼且食粥”,通过这些简朴的饮食方式,展现了古人高尚的节俭精神。接着,诗人讽刺了那些追求奢华的人,他们不仅拥有大量的香料(“椒有八百斛”),金钱(“钱有一百屋”),还使用满是腥膻气味的鼎俎,摆满色彩鲜艳的食物。四面八方的珍奇食物也未能满足他们的欲望,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口腹之欲,忽视了生活的真正意义。
诗人最后强调,与其追求这些虚华的享受,不如像野僧那样,简单地吃一顿饱饭,享受自然的馈赠。在高堂之上,听着童奴连续不断地送来饭菜,品尝着新鲜的竹笋、肥美的老耳朵、美味的韭菜、葱蒜等,没有螃蟹的躁动,也没有牛的痛苦,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幸福。
整首诗通过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推崇,以及对社会上过度追求物质享受风气的批评。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简单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