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处有乡称醉,逢人问叟名痴
出处:《隐居》
明 · 王弘诲
刘伶用酒止酒,渊明作诗戒诗。
到处有乡称醉,逢人问叟名痴。
到处有乡称醉,逢人问叟名痴。
鉴赏
这首诗《隐居(其七)》由明代诗人王弘诲所作,通过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哲理,展现了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与感悟。
首句“刘伶用酒止酒,渊明作诗戒诗”,巧妙地引用了两位古代文人的典故。刘伶以饮酒来止酒,象征着以极端的方式寻求解脱;陶渊明则以作诗来戒诗,意味着在创作中自我反省与超越。这两句诗对比鲜明,既是对前人行为的描绘,也是对隐逸生活态度的隐喻。
接下来,“到处有乡称醉,逢人问叟名痴”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指出,无论身处何地,人们都可能在某种形式上追求逃避现实或寻找心灵的慰藉,这可以是醉酒,也可以是其他形式的逃避。同时,诗人也提出了一个疑问:当遇到自称“痴”的老人时,人们是否真的理解了他的内心世界?这里暗含了对人性、对隐逸者真实意图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式的叙述,探讨了隐逸生活背后的复杂心理状态和社会现象,既富有哲理深度,又不失文学的美感。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独特见解,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社会、人性等多层面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