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忽到传觞处,落尽梨花啼子规
出处:《碧波亭》
宋 · 刘克庄
了却文书上马迟,白蘋洲畔有心期。
斜阳忽到传觞处,落尽梨花啼子规。
斜阳忽到传觞处,落尽梨花啼子规。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文书:指官府的文书或书信等公务文件。上马迟:出门时间已晚,可能因为处理文书耽误了。
白蘋洲:古代地名,可能是一个湖泊或水边之地。
有心期:预先约定的约会,表达情感上的期待。
斜阳:傍晚的太阳。
传觞:古人饮酒时传递酒杯的游戏,此处可能象征着聚会。
落尽梨花:形容梨花凋零,也可能暗指春色消逝。
啼子规:杜鹃鸟的叫声,古人常以之象征哀愁或思归。
翻译
完成公文后骑马出门已晚在白蘋洲边有个早已约定的相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恬淡自然、情感低徊的意境。"了却文书上马迟"表明诗人处理完手头的文书后,骑着马行走,但步履迟缓,显得有些无心恋战。这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不急不徐,一种对生活节奏的自我调适。
"白蘋洲畔有心期"中的“白蘋”通常指的是水边的白色芦苇,这里可能象征着某种等待或约定。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或是怀念着一段情缘。
接下来的"斜阳忽到传觞处"则描绘出时间流逝的景象。斜阳意味着日影西斜,即将黄昏,这里“传觞”可能指的是宴会或饮酒的场合,诗人似乎被动地参与了这样的社交活动。
最后一句"落尽梨花啼子规"则是对景物之美的描写。梨花在古代常用来比喻春天的到来,这里“落尽”给人一种秋天的氛围,似乎时间已经过了春季,而“啼子规”则可能象征着某种规律或是生活的常态。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