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怀不见,实劳我心
出处:《游子吟题别山壁》
清 · 金朝觐
别山之阳,村树茫茫。
心之忧矣,惄然神伤。
别山之阴,村树沈沈。
永怀不见,实劳我心。
山之灵兮若有知,游子思归兮安可期。
蜀道难兮前路遐,倚门闾兮天之涯。
心之忧矣,惄然神伤。
别山之阴,村树沈沈。
永怀不见,实劳我心。
山之灵兮若有知,游子思归兮安可期。
蜀道难兮前路遐,倚门闾兮天之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游子离乡背井,内心充满忧愁的情景。诗人以“别山之阳”和“别山之阴”的景象起笔,通过“村树茫茫”与“村树沈沈”的对比,渲染出一种远离家乡、孤独无助的氛围。接着,“心之忧矣,惄然神伤”,直接表达了游子内心的痛苦与思念之情。
“永怀不见,实劳我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如此强烈,以至于让他的心灵备受煎熬。最后,诗人借助对山灵的想象,表达了游子对归家之路的渴望与无奈:“山之灵兮若有知,游子思归兮安可期。”山灵若能理解,游子的思归之心又如何能够实现呢?
“蜀道难兮前路遐,倚门闾兮天之涯。”这两句则以蜀道的艰难和远方的天际为喻,形象地描绘了游子离家之远,归家之路的漫长与艰难。全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游子在外漂泊时的孤独、思念与无奈,具有较强的情感感染力和艺术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