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欲携莼鲫,呻吟去未能
出处:《挽唐伯玉常卿二首 其二》
宋 · 刘克庄
久欲携莼鲫,呻吟去未能。
甫封陶母墓,俄吊董生陵。
言立何曾死,骚招更不应。
那须论宿草,身尽泪方冰。
甫封陶母墓,俄吊董生陵。
言立何曾死,骚招更不应。
那须论宿草,身尽泪方冰。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所作,名为《挽唐伯玉常卿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逝者深切的哀悼之情和怀念之意。
“久欲携莼鲫,呻吟去未能。”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长时间以来想要带着鱼(这里比喻朋友或亲人)一同游历,却始终未能如愿。"甫封陶母墓,俄吊董生陵。" 说明诗人刚刚为陶渊明的母亲封坟,又匆忙去探望董生的墓地。这两句通过具体行动,展示了诗人对前贤的尊崇和怀念。
“言立何曾死,骚招更不应。” 这里的"言立"通常指的是唐代文学家常建,他与何曾都是诗人的朋友。这里说他虽然已经去世,但在心中似乎仍旧活着,不再有任何回响或回答。这两句表达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无尽的哀思。
“那须论宿草,身尽泪方冰。” 这最后两句是说,只有等到野草长成,才能停止悲伤之泪,这里的"宿草"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而泪水则成为冰,是形容诗人哀悼之情极深,到了身体耗尽、泪水也变成了冰的程度。
整首诗通过对故人的追思和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深沉的悲凉与无尽的怀念。诗人的情感真挚,语言含蓄,充分展现了古典文学中的意境美和情感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