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不读姑布书,两目看天走青电
出处:《秀州相士歌》
元末明初 · 杨维桢
秀州相士薛见心,重湖风雨来相见。
手把茅山道人诗,亦有胡僧写东绢。
自云膝不拜公卿,海内名人初入卷。
缥绫方册锦盘囊,首录梅花道人传。
道人不读姑布书,两目看天走青电。
梅花忽露太极心,南枝北枝开一遍。
秀州相士亦识道,一笑求心符铁劵。
章生不相一只眼,桑生不相一尺面。
貌如削瓜帝治开,背如植鳍王业建。
君不见汉家将军如牯腰,午夜脐灯照悲唁。
手把茅山道人诗,亦有胡僧写东绢。
自云膝不拜公卿,海内名人初入卷。
缥绫方册锦盘囊,首录梅花道人传。
道人不读姑布书,两目看天走青电。
梅花忽露太极心,南枝北枝开一遍。
秀州相士亦识道,一笑求心符铁劵。
章生不相一只眼,桑生不相一尺面。
貌如削瓜帝治开,背如植鳍王业建。
君不见汉家将军如牯腰,午夜脐灯照悲唁。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杨维桢所作的《秀州相士歌》,通过对秀州相士薛见心的描绘,展现了他独特的相术和个性。诗中薛见心不仅携有茅山道士的诗篇和胡僧的书法作品,更以不拜公卿的傲骨自称,对海内名流有所选择。他重视梅花道人的传记,道人形象奇特,目光如电,展现出超凡的心境。诗人通过薛见心与梅花道人的对比,强调了他的独特眼光和相术之精。
薛见心的相术精准,不受传统规矩限制,如“章生不相一只眼,桑生不相一尺面”,形象生动地描述了他相人之深。他的相貌特征也被描绘得鲜明,如同削瓜般的脸庞和如鳍般的背脊,象征着刚毅和坚定。最后,诗人以汉家将军的形象作结,暗示薛见心的相术深不可测,犹如午夜脐灯照亮他人悲欢。
整首诗语言生动,富有画面感,通过相士薛见心的故事,展示了相术的神秘与智慧,以及诗人对人性和命运的独特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