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得春归它便去,元来不是劝人归
出处:《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九》
宋 · 杨万里
更无一个子规啼,寂寂空山花自飞。
啼得春归它便去,元来不是劝人归。
啼得春归它便去,元来不是劝人归。
注释
更无:不再有。子规:杜鹃鸟。
寂寂:静悄悄。
空山:荒凉的山。
花自飞:花儿独自飘落。
啼得:啼叫使得。
春归:春天离去。
它便去:它就离开。
元来:原来。
不是:并非。
劝人归:劝人回家。
翻译
再也没有杜鹃鸟的啼叫寂静的山中只有花儿独自飘落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春景,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无意间感悟到的哲理。首句“更无一个子规啼”设置了一种空寂的情境,子规即黄鹂鸟,它们的啼叫声在这静谧的山中显得格外清晰。而“寂寂空山花自飞”则形象地描绘了春天花瓣随风飘落的景象,寂寺是山林无人的感觉,花瓣轻柔、自然而然地散落,似乎没有任何外界干扰。
接下来的两句“啼得春归它便去,元来不是劝人归”则引出了主题。诗人通过子规的啼叫声感受到了春天即将过去的信息,而花瓣飘落也预示着春天不再久留。这两句话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自然界变化的必然性,似乎在告诉人们:春天不会因为人的喜好而停留,它们有自己的规律和节奏。
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简洁而生动,将读者带入一个既美丽又充满哲思的山林世界。通过对自然界细微变化的观察,诗人传达了对于生命流逝、季节更迭的感悟,以及对于顺应自然规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