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一鼓促拍「河满子」,再鼓摊破风入松全文

一鼓促拍「河满子」,再鼓摊破风入松

出处:《留声器
清 · 洪繻
万籁寂静虚堂风,长腔、短腔出郫筒。
一鼓促拍「河满子」,再鼓摊破风入松
云璈水调殊玲珑,摄以电气贮以筒。
芥拾音响归冥濛,橐籥枢纽相磨砻。
放之满堂为逢逢,倾耳曲折无不通。
偷声共诧「声声慢」,动色四顾色色空。
初如湘灵鼓瑟湘江上,旋如洛神通辞洛水中。
一弹再叹有馀韵,一望无人无丝桐。
传递语音亦曲肖,又如楚巫翻译出喉咙,石言鬼语非谣童。
购得人人矜奇器,闻者往往惊神工。
我谓此事何足异,在昔偃师称小技。
革人歌舞能目招,驱使草木供游戏。
顺帝灵巧亦可言,铜人报时按节至。
国初博物有江永,邮筒传声千里致。
锼?浑沌机窍开,不须乞灵天地气。
木鸡、木狗并有声,变幻五行易位置。
奇巧即在耳目间,未用远徵输巧事。
西洋此器未十年,末巧由来吾吐弃。
是器传语况区区,何似传递今古有吾儒!道德事功留纸上,但凭寸管非机枢。
有时馀事弄狡狯,咤叱笑骂杂噫吁,传之千载声声俱。
不第绘声且绘色,活留?咳并眉须。
西人亦有文字鄙且拙,廿六字母徒翻切。
拗断嗓子语言粗,虽有精意无由设。
时移地易音即差,兜禽僸佅难分别。
得其官骸遗精神,留声机械何须说!炮火有声声震天,西洋制作年复年。
一震不留犹慑敌,兵家阴机能研坚。
中华此事诚缺憾,铁马屯军噤不前。
我思此事由人废,群才一出将渊渊。
吁嗟乎,留声器,我闻汝声泪为涟。
此间时事不堪述,妇孺啜泣难下咽。
劳者莫歌穷莫达,万户吞声何处宣!愿借汝机托汝械,为记愁苦与颠连。
记事比珠哀比弦,传诸大帝钧天广乐边,叩天问帝夫何言!

鉴赏

这首诗《留声器》由清代诗人洪繻创作,通过对留声器这一新奇发明的描绘和赞叹,展现了诗人对科技与文化的深刻思考。诗中不仅详细描述了留声器的工作原理和声音效果,还将其与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音乐元素相联系,如湘灵鼓瑟、洛神通辞等,赋予了留声器以超凡脱俗的意境。

诗的开头便以“万籁寂静虚堂风”起笔,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随后通过“长腔、短腔出郫筒”等句子,形象地描绘了留声器发出的声音特点。接着,诗人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将留声器的声音比作湘灵鼓瑟、洛神通辞,以及各种神话中的音乐现象,展现了留声器声音的多样性和艺术性。

诗中还提到了留声器的历史背景,从古代偃师的小技到近代西方的发明,再到国初江永的邮筒传声,展现了科技发展的时间脉络。同时,诗人也对留声器的局限性进行了反思,指出其虽能传递声音,但在传达情感和文化内涵方面仍有不足。

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留声器的感慨,认为它虽能记录声音,却难以完全捕捉到声音背后的情感和文化意义。诗中还提及了当时社会的苦难,希望留声器能够成为记录和传播这些苦难的工具,为后世留下历史的见证。

整首诗不仅赞美了留声器这一科技产物,更蕴含了对传统文化、历史记忆以及人类情感表达的深邃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科技进步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