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凉世态漫轻贫,只重黄金不重人
出处:《贫居自述》
明 · 李孔修
炎凉世态漫轻贫,只重黄金不重人。
雅爱一身閒白昼,不教两脚走红尘。
壶中有酒常居正,灶里无烟却在陈。
休笑老夫无受用,豆苗初长早尝新。
雅爱一身閒白昼,不教两脚走红尘。
壶中有酒常居正,灶里无烟却在陈。
休笑老夫无受用,豆苗初长早尝新。
鉴赏
这首诗以贫居者的视角,描绘了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与自我坚守的品格。首句“炎凉世态漫轻贫”,直接点出社会上对贫穷者的轻视态度,表达了对世道人心的无奈与讽刺。接着,“只重黄金不重人”进一步揭示了社会价值观的偏颇,金钱成为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而人的尊严与价值却被忽视。
“雅爱一身閒白昼,不教两脚走红尘”两句,展现了贫居者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他喜爱清闲自在的生活,拒绝被世俗的欲望所牵绊,选择远离尘嚣,保持心灵的纯净与自由。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对物质的超脱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壶中有酒常居正,灶里无烟却在陈”则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表现了贫居者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充实。酒虽不多,但足以让他保持正直;灶中无烟,说明他不为外物所动,内心平静。这两句生动地刻画了一位虽贫但志气高洁的形象。
最后,“休笑老夫无受用,豆苗初长早尝新”表达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即使物质匮乏,也能从生活中找到乐趣,如豆苗初长时的清新美味,便是对简单生活的一种享受。这不仅是对贫居者生活状态的描述,也是对人生观的一种积极肯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贫居者的自述,反映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以及对个人品格与生活态度的坚持,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人文关怀与道德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