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咸阳一火三月红,野花啼鸟争春风
出处:《题王提举界画宫殿图》
明 · 张绅
吴蚕择茧银丝光,轻毫界墨秋痕香。
宫中千门复万户,知是阿房是未央。
楼头美人朝未起,十二珠帘隔秋水。
香销玳瑁舞筵间,梦断芙蓉鸳帐底。
八窗玲珑金锁开,君王已在迎仙台。
霓旌凤辇云间合,翠管银笙天上来。
君不见咸阳一火三月红,野花啼鸟争春风。
当时亡国知何处,尽在如今图画中。
宫中千门复万户,知是阿房是未央。
楼头美人朝未起,十二珠帘隔秋水。
香销玳瑁舞筵间,梦断芙蓉鸳帐底。
八窗玲珑金锁开,君王已在迎仙台。
霓旌凤辇云间合,翠管银笙天上来。
君不见咸阳一火三月红,野花啼鸟争春风。
当时亡国知何处,尽在如今图画中。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张绅的《题王提举界画宫殿图》描绘了一幅宫廷画卷的生动景象。诗人以丝绸般的比喻赞美了吴蚕吐出的银丝,暗示画中的宫殿精致华美。接着,他通过“宫中千门复万户”和“阿房未央”的典故,展现出宫殿的宏伟规模和历史底蕴。
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楼头美人的慵懒与梦境,以及舞筵和鸳鸯帐内的香气与宁静,营造出一种奢华而梦幻的氛围。随着画面的推进,金锁开启,君王在仙台迎接,霓旌凤辇升腾,音乐悠扬,宛如仙境。
然而,诗的尾句陡然转为沉痛的历史感慨,以“咸阳一火三月红”象征秦朝的灭亡,野花啼鸟的春天景象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最后,诗人以“当时亡国知何处”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深沉反思,将昔日辉煌都凝固在了这幅画中。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宫殿图景,同时融入历史沧桑,展现出作者对于繁华与衰落、艺术与现实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