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无匠伯操斤顾,抵作缁流结夏来
出处:《西湖法相寺古樟仁先结亭其侧为图属题》
清末民国初 · 陈宝琛
伟此翻风动日材,百千历劫护香台。
幸无匠伯操斤顾,抵作缁流结夏来。
独树擅奇好山水,把茅隔绝俗氛埃。
眼看王迹摧排尽,谁为郊坛古柏哀?
幸无匠伯操斤顾,抵作缁流结夏来。
独树擅奇好山水,把茅隔绝俗氛埃。
眼看王迹摧排尽,谁为郊坛古柏哀?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西湖法相寺旁一株历经沧桑的古樟树,其生命力之顽强,仿佛能抵御时间的侵蚀,守护着寺庙的香火不灭。诗人以“伟此翻风动日材”开篇,赞美古樟树的非凡与坚韧,即使经历了无数劫难,依然挺立不倒,守护着香台。
接着,“百千历劫护香台”进一步强调了古樟树在历史长河中的坚守与保护作用。诗人感叹于这棵树的存在,似乎在提醒人们,即使在匠人不再关注的时代,它也如同僧侣一般,结夏修行,远离尘嚣,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宁静。
“独树擅奇好山水,把茅隔绝俗氛埃”则描绘了古樟树独立于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景象。它不仅是一棵树,更是与山水融为一体的生命象征,隔绝了世俗的纷扰,成为一片净土。
然而,诗人的目光并未停留在对古樟树的赞美上,而是转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眼看王迹摧排尽”,暗示了社会的动荡与变革,许多曾经辉煌的事物逐渐消失。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发问:“谁为郊坛古柏哀?”表达了对那些见证过历史,如今却无人哀悼的古老事物的深深忧虑。
整首诗通过描绘古樟树的形象,不仅赞美了它的生命力和自然之美,更蕴含了对历史变迁、文明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