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上客多诗兴,秋猿足夜啼全文

上客多诗兴,秋猿足夜啼

唐 · 马戴
晋安来越国,蔓草故宫迷。
钓渚龙应在,琴台鹤乱栖。
泛涛明月广,边海众山齐。
宾府通兰棹,蛮僧接石梯。
片云和瘴湿,孤屿映帆低。
上客多诗兴,秋猿足夜啼

拼音版原文

jìnānláiyuèguómàncǎogōng

diàozhǔlóngyìngzàiqíntáiluàn

fàntāomíngyuè广guǎngbiānhǎizhòngshān

bīntōnglánzhàománsēngjiēshí

piànyúnzhàng湿shī屿yìngfān

shàngduōshīxīngqiūyuán

注释

晋安:地名,古时指福建福州一带。
越国:古代诸侯国名,这里泛指南方地区。
蔓草:蔓延生长的野草。
故宫:旧时的宫殿。
钓渚:钓鱼的小洲或水边。
龙应:暗指有龙潜藏或曾经出现的地方。
琴台:弹琴的高台,也可能特指某历史遗迹。
鹤乱栖:鹤的栖息地显得杂乱,可能是因为人迹罕至。
泛涛:波涛汹涌的样子,这里形容水面广阔。
明月:明亮的月光。
边海:海边,沿海地区。
众山齐:众多山峰并列,齐整壮观。
宾府:接待宾客的官署或豪华住所。
兰棹:装饰华美的船桨,代指船只。
蛮僧:古代对边远地区僧人的称呼,不一定带有贬义。
石梯:用石头铺成的阶梯。
片云:一小片云朵。
瘴湿:南方湿热地区特有的、能致病的湿气。
孤屿:孤独的小岛。
上客:尊贵的客人。
诗兴:作诗的兴致或灵感。
秋猿:秋天的猿猴,其啼声常被文学作品描绘为哀伤。
足夜啼:足够在夜晚啼叫,形容猿声之多,足以贯穿长夜。

翻译

从晋安来到这古老的越国之地,茂盛的野草遮蔽了昔日的宫殿,让人迷失方向。
钓鱼的小洲上似乎还能感受到龙的神韵,在琴台上,仙鹤的栖息也变得杂乱无章。
月光洒在广阔的江面上波光粼粼,海边的群山与之遥相呼应,景象壮观。
宾客馆舍可以通过装饰华美的舟楫相通,而偏远的寺庙则通过石阶相连。
零散的云朵伴随着潮湿的瘴气,孤独的小岛在航行的帆影下显得更低沉。
尊贵的客人们多有吟诗作对的雅兴,而秋夜里的猿猴啼声也分外应景,足以伴人长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飘逸的游子离别之情,融合了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与内心的情感流露。开篇“晋安来越国,蔓草故宫迷”即设定了一个历史悠久、遗迹荒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古代遗址的描绘,表达了一种对过去繁华而今已荒废的感慨。

接下来的“钓渚龙应在,琴台鹤乱栖”则是借用了历史传说和自然景观,表明诗人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现实中的孤独与超脱的情怀。“泛涛明月广,边海众山齐”一句,通过对广阔水面、辽远山峦的描写,展现了诗人胸襟开阔的视野和心灵。

“宾府通兰棹,蛮僧接石梯”中的“宾府”指的是官府或客馆,而“蛮僧”则是对南方少数民族僧人的称呼,这一句强调了诗人所处之地的异域风情和文化交流的多样性。

“片云和瘴湿,孤屿映帆低”中,“片云”指的是飘散的云朵,而“孤屿”则是指远离陆地的小岛,这里通过云与海岛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淡远而又有些许忧郁的情绪。

最后,“上客多诗兴,秋猿足夜啼”一句,则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以及夜晚听闻猿啼声时的心境。这里“秋猿”形象生动地描摹出秋夜的寂静与诗人的孤独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