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壮能几何,珍重驹过隙
出处:《示儿子浚师》
清 · 方士鼐
吾父性我时,四十头未白。
今我又四旬,父已归窀穸。
方幸两慈亲,侍奉永朝夕。
胡为十年中,双亲痛疾革。
哀哉父母恩,欲报形骸隔。
年载困名途,岁月皆虚掷。
虽然作冷官,难免素餐责。
有书岂不读,吾父留手迹。
有杯岂不举,吾母留口泽。
显扬纵未能,光阴须爱惜。
汝年已十三,留心在经籍。
立志贵精勤,求师重诱掖。
少壮能几何,珍重驹过隙。
莫学我无闻,老大悲何益。
今我又四旬,父已归窀穸。
方幸两慈亲,侍奉永朝夕。
胡为十年中,双亲痛疾革。
哀哉父母恩,欲报形骸隔。
年载困名途,岁月皆虚掷。
虽然作冷官,难免素餐责。
有书岂不读,吾父留手迹。
有杯岂不举,吾母留口泽。
显扬纵未能,光阴须爱惜。
汝年已十三,留心在经籍。
立志贵精勤,求师重诱掖。
少壮能几何,珍重驹过隙。
莫学我无闻,老大悲何益。
鉴赏
这首清代方士鼐的《示儿子浚师》是一首充满深情的家庭教诲诗。诗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儿子关于人生短暂和亲情的珍贵。他回忆自己年轻时父亲尚未老去,而今自己也步入中年,却痛失双亲,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未能尽孝的遗憾。他强调了珍惜时间、努力学习和孝顺长辈的重要性,希望儿子能在经籍中寻找智慧,立下精勤之志,并告诫他不要步自己的后尘,以免到老时追悔莫及。整首诗情感真挚,富有教育意义,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的责任感和对后代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