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纹分明若桃竹,劲节铿锵类金石
出处:《谢三氏教授文时中惠楷木杖》
明 · 陈琏
我闻楷木出孔林,不知何人手亲植。
深根蟠地逾千载,翠色参天过百尺。
枯梢有时落风雨,人间得之争宝惜。
诚如灵寿出恩赐,不数桃榔来异域。
先生何从获此杖,一旦寄来承厚德。
奇纹分明若桃竹,劲节铿锵类金石。
提携终日不忍舍,宝之奚啻百金值。
奉寄高堂白发亲,扶老定应资尔力。
深根蟠地逾千载,翠色参天过百尺。
枯梢有时落风雨,人间得之争宝惜。
诚如灵寿出恩赐,不数桃榔来异域。
先生何从获此杖,一旦寄来承厚德。
奇纹分明若桃竹,劲节铿锵类金石。
提携终日不忍舍,宝之奚啻百金值。
奉寄高堂白发亲,扶老定应资尔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收到友人赠送的楷木杖后,对其珍贵与价值的感慨。诗中以楷木杖为线索,串联起自然界的生长、历史的传承以及人情的温暖。
首先,诗人提到楷木出自孔林,孔林作为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象征着儒家文化的深厚底蕴。接着,通过“深根蟠地逾千载,翠色参天过百尺”两句,赞美了楷木历经千年仍生机勃勃,其翠绿的枝叶直插云霄,展现出非凡的生命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枯梢有时落风雨,人间得之争宝惜”则描绘了楷木在风雨中的顽强,以及人们对其珍视的态度。接下来,“诚如灵寿出恩赐,不数桃榔来异域”将楷木杖比作珍贵的礼物,强调其不同于外来的桃榔,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诗人通过“先生何从获此杖,一旦寄来承厚德”表达了对友人赠杖的感激之情。他赞叹楷木杖的纹理如同桃竹,节节刚劲,仿佛金石般坚实。这不仅是一根杖,更是友情与美德的象征。诗人表示自己不舍得放下这根杖,其价值远超百金,甚至可以用来奉赠给父母,希望它能帮助年迈的双亲安度晚年。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楷木杖的珍贵与寓意,同时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友谊和对长辈的孝顺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