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磬诵涅槃,传灯恣谈谑
祇园峙双树,玉署来孤鹤。
藻镜湛清渊,贯城明碧落。
三人坐未行,六籍文可博。
孔壁开心传,汉庭重经学。
活水浚源头,禅流嘲注脚。
度世创虹桥,谈空抗鳌阁。
鸣磬诵涅槃,传灯恣谈谑。
扫除忘自身,解脱问谁缚。
削发逃君亲,布金入囊橐。
姚师遗影堂,靖难建荣国。
往事如浮云,彼髡竟冥漠。
携尊且尽欢,列俎纷参错。
浩浩襟期同,亹亹指趣各。
花朝药始齐,鸟弄歌仍作。
兰烟袅篆猊,松露惊栖鹊。
聊成石鼎联,匪赴旃檀约。
老梦在沧洲,荩怀效葵藿。
披衣起翱翔,振缨望寥廓。
浅霞绮尚明,返照丹犹烁。
尘劳倏已消,兴喻殊可托。
初月出碧山,咏归得真乐。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寺庙中的雅集情景,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和佛教色彩。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展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理解与感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散步逢招提,借榻共盘礴”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偶然相遇于寺庙,共同休憩的情景,营造了一种闲适自在的氛围。接着,“祇园峙双树,玉署来孤鹤”通过描绘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观,如双树屹立、孤鹤飞临,展现了寺庙环境的静谧与祥和。
“藻镜湛清渊,贯城明碧落”两句进一步渲染了寺庙的清幽之美,仿佛置身于清澈的水中,映照着明亮的天空,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三人坐未行,六籍文可博”则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在此畅谈学问,探讨经典,追求知识的精神状态。
接下来的几句“孔壁开心传,汉庭重经学”引用孔子和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典故,强调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活水浚源头,禅流嘲注脚”则将佛教与儒家思想相融合,探讨了生命之源与智慧之流。
“度世创虹桥,谈空抗鳌阁”表现了诗人与友人超越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鸣磬诵涅槃,传灯恣谈谑”描绘了僧侣诵经、传灯的场景,以及诗人与友人的轻松交谈,展现了佛教修行与日常生活的和谐共融。
“扫除忘自身,解脱问谁缚”表达了诗人对自我束缚的反思与解脱的渴望。“削发逃君亲,布金入囊橐”可能暗含了对世俗权力与财富的超脱之意。“姚师遗影堂,靖难建荣国”则提及了历史人物与事件,增添了诗的历史文化底蕴。
“往事如浮云,彼髡竟冥漠”表达了对过去事物的淡然态度,以及对僧侣身份的感慨。“携尊且尽欢,列俎纷参错”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宴会上尽情欢聚的场景。
“浩浩襟期同,亹亹指趣各”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与个性差异。“花朝药始齐,鸟弄歌仍作”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象征了时光的流转与生命的美好。“兰烟袅篆猊,松露惊栖鹊”描绘了寺庙内外的宁静与生机。
“聊成石鼎联,匪赴旃檀约”可能是指诗人与友人以诗文相联,而非受制于某种约定。“老梦在沧洲,荩怀效葵藿”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与忠诚之心的向往。“披衣起翱翔,振缨望寥廓”展现了诗人追求自由与高远境界的愿望。
最后,“浅霞绮尚明,返照丹犹烁”描绘了日落时分的美丽景色,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光明与希望。“尘劳倏已消,兴喻殊可托”表达了诗人对摆脱烦恼、寄托情感的渴望。“初月出碧山,咏归得真乐”则以月升为喻,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归途中的喜悦与满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寺庙中的雅集活动,以及对佛教教义、自然美景、友情、知识探索等方面的深刻感悟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