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苏门山水窟,诛茅寄遐踪全文

苏门山水窟,诛茅寄遐踪

清 · 宋荦
吾道有攸属,征君儒者宗。
椒山共里闬,少多烈士风。
孝廉举弱冠,怀抱凌苍穹。
倾身救杨左,高义等华嵩。
更入贤相幕,谈笑筹兵戎。
晚值沧桑变,俯首简册中。
苏门山水窟,诛茅寄遐踪
生徒环讲席,一代开群蒙。
百泉阐妙旨,濂洛渊源同。
岂学鸾凤啸,聊以卧云峰。
屡征不一起,鲁斋有愧容。
伊余景行切,千里思扶筇。
虽托弟子列,恨未接犹龙。
云霄拜短札,薄劣荷陶熔。
迄今二十载,太行仰巃嵷。
朱弦失遗调,叹息抚焦桐。
作诗明向往,滔滔水流东。

鉴赏

此诗颂扬了苏门征君孙钟元先生的高尚品德与卓越成就。诗人宋荦以崇敬之情,描绘了孙先生在儒家学界的崇高地位,以及他为国家、教育和学术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首句“吾道有攸属,征君儒者宗”表明孙先生是儒家之道的代表人物,其德行与学问深受后世尊崇。接着,“椒山共里闬,少多烈士风”赞美孙先生如同椒山一般,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更具有像烈士一样的精神风貌。

“孝廉举弱冠,怀抱凌苍穹”描述孙先生年轻时即展现出非凡的才华与抱负。“倾身救杨左,高义等华嵩”赞扬他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以高尚的义行比肩华岳之高。“更入贤相幕,谈笑筹兵戎”则表现了孙先生在政治军事领域的卓越才能,与贤相共事,谈笑间运筹帷幄。

“晚值沧桑变,俯首简册中”写出了孙先生面对时代巨变,依然坚守学问,埋头于典籍之中。“苏门山水窟,诛茅寄遐踪”描绘了孙先生晚年隐居于苏门山中的生活,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徒环讲席,一代开群蒙”赞颂了孙先生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

“百泉阐妙旨,濂洛渊源同”强调了孙先生在学术上的创新与传承,将濂溪与洛水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岂学鸾凤啸,聊以卧云峰”表达了孙先生不追求名利,而是以淡泊的心态享受自然之美。“屡征不一起,鲁斋有愧容”则体现了孙先生面对多次征召,始终不愿出仕的态度,与鲁斋先生形成对比。

最后,“伊余景行切,千里思扶筇”表达了诗人对孙先生的深深敬仰与思念之情。“虽托弟子列,恨未接犹龙”流露出未能直接向孙先生学习的遗憾。“云霄拜短札,薄劣荷陶熔”则是诗人自谦之语,表示自己虽有微薄之才,但深受孙先生的影响。“迄今二十载,太行仰巃嵷”回顾了诗人与孙先生结缘已有二十年之久,对孙先生的敬仰之情犹如太行山般巍峨。“朱弦失遗调,叹息抚焦桐”感叹时光流逝,孙先生的教诲如朱弦之音渐行渐远,诗人只能抚琴自慰。“作诗明向往,滔滔水流东”以诗明志,表达对孙先生的向往与追忆,如同东流不息的江水,永不停歇。

这首诗通过对孙钟元先生一生事迹的描绘,展现了其在学术、教育、政治等多个领域的重要贡献,以及其高尚的人格魅力,表达了诗人对其深深的敬仰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