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十里卷黄尘,眼花头眩吹倒人
扶桑跳出丹砂丸,光射半天萦紫电。
归涂微暖春衫知,小风不动旗脚垂。
老夫掉头心独喜,翟园梅花招我嬉。
呼儿媻姗且勃窣,才出谯门寒刮骨。
东风十里卷黄尘,眼花头眩吹倒人。
劣到翟园风便止,猿鹤前导花迎门。
玉林亭子绝幽绝,江梅千树吹香雪。
茂松轩里清更清,松风一鼎煎茶声。
春光催柳未肯青,池水借日无留冰。
殷勤犯寒我不枉,分付胜游天岂轻。
主人看客眼不白,鹦鹉传呼饷肴核。
桃花碎片点鲈鲊,紫茸堆盘擘鹑腊。
霜馀橘颗金弹香,雪底笋芽玉版色。
老夫欲醉金叵罗,稚子先唱骊驹歌。
不羞冷面对风物,奈尔玉笋金柑何。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末春初的景象,诗人杨万里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厚的情感,将翟园的美丽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冬雪初融、春色乍起的景致之中。
开篇“羽衣晓谒玄元殿,霜封万屋明飞霰”两句,立刻将我们带入一个冬日清晨的场景。诗人穿着轻薄的羽衣,站在玄元殿前,目睹着雪封了整个世界,每一座房屋都在白色的霜霜之下显得分外明亮。飞霰如同细小的冰珠,在空中闪耀。
紧接着,“扶桑跳出丹砂丸,光射半天萦紫电”两句,描绘了太阳从红色的沙子(丹砂)中跃起,将光芒投射在半边天空,形成了一道紫色如同电光般的奇观。这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细致观察,也表现出一种超验的神秘感。
“归涂微暖春衫知,小风不动旗脚垂”两句,则转向了春日的温暖。诗人穿上了春天的衣服,感到了一丝丝的暖意,而小风轻拂,使得旗帜也随之摇曳,但并未激起波浪。
“老夫掉头心独喜,翟园梅花招我嬉”两句中,“老夫”自指诗人自己,他对这片翟园中的梅花感到无比的喜悦。梅花在这里不仅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更是诗人情感的寄托,它们似乎在向诗人招手,邀请他去嬉戏。
“呼儿媻姗且勃窣,才出谯门寒刮骨”两句,则转入家居生活的温馨。诗人呼唤着孩子,而孩子的笑声和游戏的声音充满了整个空间。这一刻,诗人的心中只有暖意和幸福。
接下来的“东风十里卷黄尘,眼花头眩吹倒人”两句,描绘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东风带来了黄色的尘土,让人们的视线变得模糊,不仅如此,连站立都变得困难。
但这股风很快就平息了,“劣到翟园风便止,猿鹤前导花迎门”两句表明,当风暴来临翟园时,它立刻停止,而猿鹤(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兽)则像是天然的向导,引领着诗人进入了一个由花朵组成的美丽之门。
“玉林亭子绝幽绝,江梅千树吹香雪”两句,则是对翟园内一处名为玉林亭的景致的描绘。这是一个既幽深又美丽的地方,四周种满了千棵的梅花,当风吹过,它们散发出淡雅的香气,如同香甜的雪花。
“茂松轩里清更清,松风一鼎煎茶声”两句中,“茂松轩里”的景象是清幽的极致,这里的空气格外清新。诗人用“松风一鼎煎茶声”来形容这份宁静,其中“一鼎”指的是古代的一种炊器,通过这个意象,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品茶的安详与享受。
“春光催柳未肯青,池水借日无留冰”两句,则是对初春景色的描写。春天的阳光促使柳树吐绿,但它们似乎并不急于变成完全的翠绿色。而池中的水面则借助阳光,使得最后一丝冬日的寒冷——冰也融化了。
“殷勤犯寒我不枉,分付胜游天岂轻”两句中,“殷勤犯寒”表明诗人对这次春游的热切期盼,他并非徒劳无功,因为他将这份美好时光传递给后来的行者,而“天岂轻”则是对这种传承之举的赞叹,认为它并不轻忽。
“主人看客眼不白,鹦鹉传呼饷肴核”两句,则转向了诗人与友人的相聚。主人用充满期待的目光看着来访的朋友,而鹦鹉(一种鸟类)则像是信使,带来了食物和温暖的问候。
“桃花碎片点鲈鲊,紫茸堆盘擘鹑腊”两句中,“桃花碎片点鲈鲊”描绘了春日桃花飘落的情景,而“紫茸堆盘擘鹑腊”则是对美食的细致描写。诗人用这些意象,传达了一种生活的丰富和享受。
“霜馀橘颗金弹香,雪底笋芽玉版色”两句,则是对自然界中果实和植物生长的描述。橘子在霜冻之下散发出金黄色的光泽和淡雅的香气,而雪地下的竹笋则展现出如同玉般洁白的颜色。
最后,“老夫欲醉金叵罗,稚子先唱骊驹歌”两句中,“老夫”再次出现,这一次是诗人想要在美酒中寻找快乐。而“稚子先唱骊驹歌”,则显示出年幼的孩子们已经开始高声歌唱,仿佛是在欢庆春天的到来。
这首诗通过对翟园冬末春初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命活力的深切感悟。它不仅是对一个特定时刻和地点的记叙,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是诗人内心世界与外在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