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
出处:《登小茅山》
宋 · 王安石
扪萝路到半天穷,下视淮洲杳霭中。
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
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驭空。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物外真游来几席,人间荣愿付苓通。
白云坐处龙池杳,明月归时鹤驭空。
回首三君谁更似,子房家世有高风。
注释
扪萝:攀援藤萝。半天穷:半空中。
淮洲:淮河两岸的土地。
杳霭:迷茫的雾气。
物外真游:超脱尘世的仙境。
人间荣愿:人间的荣华与愿望。
苓通:指浮云和苓草,象征超脱。
白云坐处:白云缭绕的地方。
龙池:可能指仙境中的池塘。
鹤驭:乘鹤飞翔。
子房:张良,字子房,古代贤士。
高风:高尚的品格或风范。
翻译
沿着藤萝小路攀登直到半空中,向下看去,淮洲在迷茫的雾气中若隐若现。在这超脱尘世的仙境中,不知已度过了多少次畅游,人间的荣华与愿望都交付给浮云和苓草来承载。
坐在白云缭绕的龙池边,明月西沉时,乘鹤归去的景象空灵而宁静。
回望过去,哪位朋友能比得上这三位君子?子房家族世代皆有高尚的风范。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登小茅山》。诗人通过描绘登山远眺的景象,抒发了对理想社会和个人抱负的追求。
“扪萝路到半天穷”一句,以险峻陡峭的山路形容攀登之难,暗示诗人心中的志向高远,不畏艰险。下文“下视淮洲杳霭中”,则是从高处俯瞰,眼前展开的是一片水乡景色, 淮洲迷雾,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感觉。
接下来,“物外真游来几席”表达了诗人超脱尘世,寻求精神寄托之意。紧接着“人间荣愿付苓通”,则透露出诗人对于荣华富贵的人生态度持平常心,愿意将这些俗世的欲望像落叶一样随风飘散。
至于“白云坐处龙池杳”及“明月归时鹤驭空”,则是描绘诗人登山所见之景象。白云如同座椅,龙池隐约不见其形,显得神秘而超凡脱俗;而明月下的鹤影,更增添了一种清高孤傲的意境。
最后,“回首三君谁更似”中“三君”可能指的是古代的圣君或理想中的君主,“子房家世有高风”,则是借用了西汉时期司马迁家族的典故,赞美其家风清廉、品行高尚。诗人以此表达对理想领袖和个人品德的向往。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山水之情,更透露出他对于社会理想和个人修养的深刻追求。王安石在此通过登山观景,寄托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