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襟青蘋末,玉也媚君王
出处:《欲自邯郸趋府复从中山行觉风异常马上作》
宋 · 晁说之
山行岂不恶,清音兴自长。
风从巀嵲来,不比人间凉。
浮凉誇湛露,屈子自悲伤。
披襟青蘋末,玉也媚君王。
驩见西王母,笑酌白玉浆。
当今第几人,此乐可共当。
车马邯郸道,侧身一相望。
为谢南亭女,世方贱铅黄。
风从巀嵲来,不比人间凉。
浮凉誇湛露,屈子自悲伤。
披襟青蘋末,玉也媚君王。
驩见西王母,笑酌白玉浆。
当今第几人,此乐可共当。
车马邯郸道,侧身一相望。
为谢南亭女,世方贱铅黄。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行时的独特感受和对古代贤人的联想。"山行岂不恶"开篇以反问形式,表达出山路艰险,然而诗人却因清音(可能是自然之声)而兴味盎然,体现出其坚韧与乐观。"风从巀嵲来,不比人间凉",写山风虽冷冽,但比起尘世纷扰,更显清新,诗人借此寓意超脱尘俗的心境。
接着,诗人提到屈原的悲凉,暗示自己虽身处困境,却如湛露般清高,保持着洁身自好的情操。"披襟青蘋末,玉也媚君王",诗人以青萍自比,表达对理想君主的仰慕,以及自己的高洁品质。
"驩见西王母,笑酌白玉浆",诗人想象与仙人共饮,流露出对超凡生活的向往。"当今第几人,此乐可共当",诗人感慨能有几人能共享这份清雅之乐,暗含孤独之意。
最后,诗人提及车马驰骋于邯郸道上,遥望远方,表达了对南亭女子(可能象征世俗之人)的告别,以及对当下世态的轻蔑。整首诗通过山行经历,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高洁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