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水闻声见石钟,石钟之上见芙蓉
出处:《重阳后一日登石钟寺》
明 · 梁以壮
渡水闻声见石钟,石钟之上见芙蓉。
无多野客乘秋屐,有个僧人制毒龙。
鸿影不期黄叶到,菊花那许白云封。
一尊须补重阳醉,酌对匡山五老峰。
无多野客乘秋屐,有个僧人制毒龙。
鸿影不期黄叶到,菊花那许白云封。
一尊须补重阳醉,酌对匡山五老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重阳节过后的一日,登临石钟寺所见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首句“渡水闻声见石钟”,生动地展现了诗人穿越水面,通过声音辨识石钟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接着,“石钟之上见芙蓉”一句,将视线引向高处,芙蓉花的绽放为这幅画面增添了几分生机与美丽。
“无多野客乘秋屐”描绘了稀少的行人在秋季的山路上行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景。“有个僧人制毒龙”则寓言化地表达了僧人的智慧与慈悲,通过内心的修为化解世间纷扰,象征着精神层面的净化与超越。
“鸿影不期黄叶到,菊花那许白云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前句写鸿雁在落叶中飞过,后句则设想菊花被白云覆盖,两幅画面既独立又相互映衬,展现出自然界中不同元素的和谐共存。最后,“一尊须补重阳醉,酌对匡山五老峰”表达了诗人希望在重阳佳节再次饮酒赏景的心愿,同时也借景抒情,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真谛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