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遁久尘埃,风流一朝续
一笑语曹溪,与世作眼目。
有时戏毛颖,新诗奴郑谷。
翘然百家中,疏烟澹脩竹。
顷年古招提,山青水澄渌。
倾盖揖孤标,令人惭逐逐。
平生稻粱谋,从此在鸿鹄。
尔来落高阳,辕下方局促。
况乃建隆师,黄垆已埋玉。
岂必阮步兵,途穷泫然哭。
赖君金石声,丁宁雁飞速。
我心端何如,盲龟得浮木。
遥闻玉堂老,初情敦夏屋。
支遁久尘埃,风流一朝续。
营营覆载间,万事风前烛。
愿言扫云窗,聊对传灯录。
鉴赏
这首诗以王宪韵寄给参寥,邹浩以清雅之笔描绘了对参寥的深厚情感与敬仰之情。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与深沉。
首句“天资不纷华,脱身礼白足”开篇即点明了参寥的超凡脱俗,不为世俗所累,追求内心的纯净与宁静。接着“一笑语曹溪,与世作眼目”,通过曹溪这一佛教圣地的典故,赞美参寥如同佛光普照,引领世人向善,具有深远的影响。
“有时戏毛颖,新诗奴郑谷”一句,以毛颖(笔)和郑谷(诗人)为喻,表达了参寥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横溢,其作品如同新诗一般,给人以清新之感。同时,也暗示了参寥在文坛的地位与影响力。
“翘然百家中,疏烟澹脩竹”则进一步描绘了参寥在众多文人中的独特地位,如同修竹般独立而坚韧,不随波逐流。此处的“疏烟”与“澹脩竹”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意境。
接下来,“顷年古招提,山青水澄渌”描述了参寥所在之地的自然美景,山清水秀,仿佛是心灵的净土,进一步烘托了参寥的高洁形象。
“倾盖揖孤标,令人惭逐逐”中,“倾盖”形容初次相遇时的亲切,而“孤标”则指参寥的独特人格魅力,使诗人自愧不如,表达了对参寥的敬仰之情。
“平生稻粱谋,从此在鸿鹄”则将参寥比作翱翔于天空的鸿鹄,象征着其远大的志向与追求,与诗人自身的生活目标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参寥理想境界的向往。
“尔来落高阳,辕下方局促”一句,可能暗含了对参寥离开高阳后,自己在生活或事业上感到局促不安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参寥的深切思念与怀念。
“况乃建隆师,黄垆已埋玉”中,“建隆师”可能是指参寥的师傅或其他重要人物,而“黄垆”则是古代酒肆的代称,这里可能寓指参寥的离世或离去,表达了对参寥的哀悼之情。
“岂必阮步兵,途穷泫然哭”引用阮籍的故事,表达了即使在人生困境中,也应保持坚强与乐观的态度,不因困难而哭泣,体现了诗人对参寥品格的赞扬。
最后,“赖君金石声,丁宁雁飞速”强调了参寥的声音如同金石般坚定,给予诗人力量与指导,如同雁群中的领头雁,快速而有序地引导着诗人前行。
“我心端何如,盲龟得浮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如同盲龟偶然得到浮木,既幸运又无助,既有希望又充满迷茫。
“遥闻玉堂老,初情敦夏屋”可能描绘了参寥在晚年时的宁静生活,与年轻时的热情相比,更加成熟稳重,如同夏屋一般,给人以温暖与安定的感觉。
“支遁久尘埃,风流一朝续”可能是在感慨参寥的离去,但同时也表达了对参寥精神风范的传承与延续,如同支遁(东晋高僧)虽已逝去,但其风流雅致的精神仍在继续流传。
“营营覆载间,万事风前烛”总结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无论是忙碌还是悠闲,最终都如同风前的烛火,转瞬即逝,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思考。
“愿言扫云窗,聊对传灯录”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参寥共享知识与智慧的愿望,如同扫除云雾,见到光明,通过阅读传灯录(佛教经典)来汲取智慧,体现了对参寥的敬仰与怀念,以及对知识与智慧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参寥的赞美与怀念,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友情的珍视,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哲理与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