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生自恨方趋走,末迹无缘被荐论
出处:《知郡都官示答盱眙周令诗有感而作》
宋 · 强至
临淮郡事素称繁,太守才明此典藩。
每岁欲甄群吏状,是人思出大贤门。
孤生自恨方趋走,末迹无缘被荐论。
异日愿公持大柄,毕身犹足望洪恩。
每岁欲甄群吏状,是人思出大贤门。
孤生自恨方趋走,末迹无缘被荐论。
异日愿公持大柄,毕身犹足望洪恩。
拼音版原文
注释
临淮郡事:临淮郡的政务。素:一向。
繁:繁重。
太守:郡守。
才明:才能出众。
典藩:重要的地方官员。
甄:考察。
群吏:众多官吏。
状:表现。
大贤:杰出人才。
门:门路。
孤生:孤独之人。
方:正。
趋走:奔忙。
末迹:微小的事迹。
无缘:没有机会。
荐论:推荐和评论。
异日:将来。
持大柄:掌握重要权力。
洪恩:大恩惠。
翻译
临淮郡政务向来繁重,太守的才能在这里显赫如藩篱。每年都要考察官吏的表现,人们都期待能从这里选拔出杰出的人才。
我这个孤独之人只求奔波忙碌,没有机会得到公正的评价和推荐。
将来希望您掌握重要权力,我一生都期待您的宏图大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强至所作,题为《知郡都官示答盱眙周令诗有感而作》。诗中,诗人表达了对临淮郡繁重政务的感慨,赞赏太守才能出众,堪当重任。每年考核属吏时,太守能慧眼识珠,期待选拔出杰出人才。诗人自谦为微不足道的小吏,感叹自己无缘得到推荐,但对未来仍抱有希望,期盼太守能掌握重要权力,自己则有望蒙受大恩。整体上,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公正选拔和自身发展的期待,以及对上级官员的信任与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