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全文

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

出处:《为张叟题听庵
明 · 王世贞
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
吾子既庵居,不闻亦无尽。
云胡以听名,徒然扰方寸。
自言百不入,一唯天是信。
既传天听卑,复道天语近。
五十命已知,六十耳当顺。
自此从心年,的应无悔吝。
我语君莫听,君听我当论。
何以绝听根,悠然空五蕴。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世贞所作,名为《为张叟题听庵》。诗中描绘了山神的多变性格和不时发出的恶声,与居住在庵中的张叟形成对比。张叟虽然未闻这些声音,却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清净。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山神饶伎俩,时时恶声进”两句,形象地展现了山神的多变与不善。接着,“吾子既庵居,不闻亦无尽”则赞美了张叟的定力,即使外界纷扰不断,他也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不受干扰。

后半部分“云胡以听名,徒然扰方寸”,表达了对听闻外界杂音的反感,认为这只会扰乱人心。而“自言百不入,一唯天是信”则进一步强调了张叟对天道的坚定信仰,以及对世俗杂念的摒弃。

“既传天听卑,复道天语近”两句,暗示了张叟与天道的亲近,以及他对天意的理解与传达。最后,“五十命已知,六十耳当顺”可能是在表达张叟对生命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以及对年岁增长的平和态度。

“自此从心年,的应无悔吝”则预示着张叟将遵循内心,过着无怨无悔的生活。诗的结尾“我语君莫听,君听我当论”表明了诗人与张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以及对彼此观点的尊重。

“何以绝听根,悠然空五蕴”则是对如何消除外界干扰、达到内心平静状态的思考,以及对五蕴(色、受、想、行、识)的超越,追求精神上的解脱与自由。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对内心平静与精神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然规律和天道的敬畏与顺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