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若仿庄生齐物篇,夷蹠谁非以殉死全文

若仿庄生齐物篇,夷蹠谁非以殉死

明 · 范景文
枯峭涧石寒溪水,洗耳之清冷漱齿。
吊古借问谁氏居,传是于陵高士里。
于陵何必逊首阳,山薇芬留井上李。
夷齐兄弟仲夫妻,千载将无一致尔。
怪是峄山著论高,强欲律以中庸旨。
不思中庸解误人,易为贪夫作嚆矢。
欲挽颓波砥中流,行径何妨太卓诡。
肯将耳目易廉名,虽然矫节亦可喜。
若仿庄生齐物篇,夷蹠谁非以殉死
孔门思狷难其人,吾欲举一陈仲子。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范景文所作,名为《于陵吊古和王季木》。诗中描绘了对古代高士于陵的追忆与敬仰之情,通过对比夷齐、伯夷、叔齐以及庄子的思想,探讨了廉洁、节操与道德的深刻内涵。

首句“枯峭涧石寒溪水”,描绘出一幅清冷而孤高的自然景象,暗示着高士生活的环境与心境。接着,“洗耳之清冷漱齿”一句,运用了“洗耳”这一典故,表达了对高洁品质的向往与追求。诗人进一步通过“吊古借问谁氏居”的提问,引出了对古代高士的追忆。

“传是于陵高士里”点明了地点,即于陵,一个被认为是高士居住的地方。诗人接着提到“于陵何必逊首阳”,通过比较于陵与首阳两位高士,强调了他们的相似之处,即都选择了远离尘嚣的生活方式。

“山薇芬留井上李”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与静谧的画面,象征着高士们虽身处简陋,但内心却充满了高尚的情操。接下来,诗人通过引用“夷齐兄弟仲夫妻”这一历史典故,进一步阐述了高士们坚守节操的精神。

“怪是峄山著论高,强欲律以中庸旨”两句,表达了对古代高士们超越常人的智慧与道德境界的赞叹。然而,诗人随后提出了对“中庸”这一儒家思想的反思,认为它有时可能误导人们,强调了个人道德选择的重要性。

“欲挽颓波砥中流,行径何妨太卓诡”表达了诗人希望在社会风气下滑时,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立场,即使这种坚持显得与众不同。最后,“肯将耳目易廉名,虽然矫节亦可喜”强调了保持清廉名声的重要性,即使这种行为在当时被视为异端。

“若仿庄生齐物篇,夷蹠谁非以殉死”通过引用庄子的《齐物论》,探讨了生命与道德的相对性,提出即使在极端情况下,也应坚守道德原则。最后,“孔门思狷难其人,吾欲举一陈仲子”表达了对孔子门下坚守节操之人难以寻觅的感慨,并以陈仲子为例,表达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高士的追忆与赞美,探讨了道德、节操与个人选择之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社会道德现状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