慨念旧游多宿草,仅馀二老见霜须
出处:《和姜梅山见寄》
宋 · 汪大猷
投分虽深迹却疏,君居东婺我西湖。
儿曹方喜承毛檄,父执应容效鲤趋。
慨念旧游多宿草,仅馀二老见霜须。
诗来唤起相思梦,又向梅山得楷模。
儿曹方喜承毛檄,父执应容效鲤趋。
慨念旧游多宿草,仅馀二老见霜须。
诗来唤起相思梦,又向梅山得楷模。
拼音版原文
注释
投分:交情深厚。虽:虽然。
深迹却疏:联系减少。
君:你。
居:居住。
东婺:东婺地区(古代地名)。
我:我。
儿曹:孩子们。
承毛檄:接受官府文书(比喻接受重任)。
父执:长辈朋友。
效鲤趋:效仿子鲤向父亲学习(指尊敬和学习)。
慨念:感慨。
旧游:昔日的交往。
多宿草:人事变迁,旧友离散。
仅馀二老:只剩下我们两人。
见霜须:满头白发。
诗来:诗信到来。
相思梦:对远方的思念。
梅山:可能指某处有文学气息的地方。
楷模:榜样。
翻译
虽然交情深厚,但联系却日渐疏远,你住在东婺,我则在西湖边。孩子们正高兴地接受官府文书,而我应当效仿古人,像子鲤向父亲学习。
感慨往昔的友谊,如今人事已非,只剩下我们两位老人,满头霜白的胡须。
你的诗信唤起我对往昔的思念,又让我在梅山找到了榜样。
鉴赏
这首诗是一位书卷气息浓厚的文人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怀与高远的志趣。开篇“投分虽深迹却疏,君居东婺我西湖”两句,以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与友人的距离感和内心的孤独感,同时也通过地理位置的差异,隐喻了彼此之间情感上的隔阂。
接着,“儿曹方喜承毛檄,父执应容效鲤趋”两句,则是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和个人学问的追求。这里通过“儿曹”与“父执”的对举,表现了对前贤的敬仰,以及自己努力不息、希望能够继承发扬先贤事业的情怀。
中间,“慨念旧游多宿草,仅馀二老见霜须”两句,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通过“宿草”与“霜须”的意象,不仅描绘出自然界的沧桑变化,更是表达了诗人个人的悲凉情怀。
最后,“诗来唤起相思梦,又向梅山得楷模”两句,则是对友人来信的感应和对美好事物追求的不懈。这里的“相思梦”,体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牵挂与渴望,而“梅山得楷模”,则显示出诗人对于高洁品格和坚韧不拔精神状态的向往。
总体而言,这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一篇融合了自然写景、个人情怀与文化追求于一体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