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怜汉川上,一鹢下江湄
出处:《送曾确庵大参之浙中》
明 · 陈一松
幸托蒹葭好,因攀玉树姿。
忽从分手处,转觉渺心期。
越国人占岁,楚乡客问歧。
独怜汉川上,一鹢下江湄。
忽从分手处,转觉渺心期。
越国人占岁,楚乡客问歧。
独怜汉川上,一鹢下江湄。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一松所作的《送曾确庵大参之浙中(其二)》。诗中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感慨与祝福。
首句“幸托蒹葭好,因攀玉树姿”,运用了蒹葭和玉树这两个意象,蒹葭比喻友情的纯洁美好,玉树则象征着高洁的品质。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品格的赞赏以及两人之间深厚友谊的珍视。
接着,“忽从分手处,转觉渺心期”两句,描绘了离别的场景,朋友即将远行,诗人内心涌起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对相聚时光的怀念,体现了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
“越国人占岁,楚乡客问歧”这两句,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进一步深化了离别的主题。越国和楚国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地域,诗人以“占岁”和“问歧”来暗示友人将面临旅途中的种种未知与挑战,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
最后,“独怜汉川上,一鹢下江湄”两句,以汉川上的景色为背景,用“一鹢下江湄”的景象作为结语,既展现了自然美景,也寓意着友人如同那独自飞翔的鹢鸟,勇敢地面对前方的旅程。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旅途顺利、早日归来的美好愿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离别场景的细腻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