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至因成宿,前游亦值寒
出处:《严州潇洒亭》
宋 · 赵师秀
高榭出禅关,人家向下看。
千峰春隔雾,数里夜闻滩。
偶至因成宿,前游亦值寒。
州人多有咏,何不见方干。
千峰春隔雾,数里夜闻滩。
偶至因成宿,前游亦值寒。
州人多有咏,何不见方干。
拼音版原文
注释
高榭:高高的亭台。禅关:禅宗寺庙。
人家:人家、民居。
向下看:向下俯瞰。
千峰:众多山峰。
春隔雾:春天被雾气隔开。
数里:数里之外。
夜闻滩:夜晚能听到滩流的声音。
偶至:偶然来到。
成宿:过夜住宿。
前游:之前的游览。
值寒:正值寒冷季节。
州人:当地居民。
多有咏:常有吟咏。
方干:诗人方干。
翻译
高高的亭台离开禅宗寺庙,人们居高临下俯瞰下方。春天的千座山峰被薄雾遮挡,夜晚数里之外还能听到滩流声。
偶然造访此地便留宿一晚,之前的游览也是在寒冷时节。
当地居民常有吟咏,为何不见诗人方干的作品呢?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严州潇洒亭》,描绘了高处禅院旁的亭台景色。首句“高榭出禅关”写出了亭子建在高出,仿佛脱离了世俗的束缚,展现出一种宁静与超脱的氛围。接着,“人家向下看”暗示了从亭中可以俯瞰下方人家,远眺村庄,视野开阔。
“千峰春隔雾”描绘了春天山峦被薄雾笼罩的朦胧美,增添了神秘和诗意。夜晚,“数里夜闻滩”则通过涛声,让人感受到江水的流动和夜晚的静谧。诗人在这里过夜,不禁回想起之前的游览,那时也是寒意袭人。
最后两句“州人多有咏,何不见方干”,表达了对当地人的赞赏,说他们常以此地为题材吟咏,然而却未见有诗人如方干那样留下佳作。这既是对方干的怀念,也暗含了对自己未能写出更出色诗篇的自谦。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严州潇洒亭的自然风光,以及诗人在此处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宋诗清新淡雅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