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病在脾胃,一病四十年
出处:《记病》
宋 · 苏辙
我病在脾胃,一病四十年。
微伤辄暴下,倾注如流泉。
去年医告我,此病犹可痊。
试取姜豆附,三物相和丸。
服之不旬浃,病去如医言。
医言药有毒,病已当速捐。
我意药有功,服久功则全。
侵寻作风痹,两足几蹒跚。
徐悟药过量,医初固云然。
旧病则已除,奈此新病缠。
医言无甚忧,前药姑舍旃。
药毒久自消,真气从此完。
鄙夫不信医,私智每自贤。
咄哉已往咎,终身此韦弦。
微伤辄暴下,倾注如流泉。
去年医告我,此病犹可痊。
试取姜豆附,三物相和丸。
服之不旬浃,病去如医言。
医言药有毒,病已当速捐。
我意药有功,服久功则全。
侵寻作风痹,两足几蹒跚。
徐悟药过量,医初固云然。
旧病则已除,奈此新病缠。
医言无甚忧,前药姑舍旃。
药毒久自消,真气从此完。
鄙夫不信医,私智每自贤。
咄哉已往咎,终身此韦弦。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脾胃:消化系统的胃和脾。微伤:轻微的伤害或刺激。
倾注:大量流出。
姜豆附:指生姜、红豆和附子,中医常用的草药。
旬浃:十天或满十天。
捐:放弃,停止。
风痹:中医病症,指四肢麻木无力。
蹒跚:步履不稳,走路困难。
姑舍旃:暂且放下,不再使用。
真气:中医术语,指人体的生命力或元气。
鄙夫:谦称自己,粗俗的人。
私智:个人的智慧或判断。
翻译
我脾胃有病,病了四十年。稍微受伤就腹泻,像流水般涌出。
去年医生告诉我,这病还能治愈。
尝试用生姜、红豆和附子,三物合制丸药。
吃了不到十天,病情果然如医生所说减轻。
医生说药有剧毒,病好了应迅速停药。
我觉得药有效,长期服用才能完全康复。
渐渐地,药效导致我手脚麻木,几乎不能行走。
我慢慢明白,药量过大是原因,医生早有提醒。
旧病虽除,但新病又来纠缠。
医生说不必太忧虑,先停用先前的药。
药物毒性会自行消除,真气会逐渐恢复。
我这个人不信医,总以为自己的智慧高人一等。
唉,过去的错误实在愚蠢,我要以此为鉴,终身遵循这个教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记病》,诗人以个人经历为题材,讲述了自己长期患脾胃疾病,经医生诊断后尝试药物治疗的过程。诗中描述了病痛的严重性,以及对药物疗效的怀疑与坚持。诗人开始时听从医嘱,服用药物后病情有所好转,但又因过度依赖药物导致新问题(风痹)出现。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即不应忽视医生的警告,药物虽有功效但也可能带来副作用。最后,诗人反省自己的固执,表示将吸取教训,不再轻信私见,强调了医学知识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寓言般地表达了对医疗智慧的尊重和对自己过去偏见的自我批评,具有一定的哲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