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永倦孤眠,竹凉宜小立
出处:《秋夕怀云松先生》
元末明初 · 蓝智
夜永倦孤眠,竹凉宜小立。
荒林独鹤栖,破屋疏萤入。
万壑共秋声,四山惟月色。
清赏恨不同,晤言念兹夕。
荒林独鹤栖,破屋疏萤入。
万壑共秋声,四山惟月色。
清赏恨不同,晤言念兹夕。
鉴赏
这首元末明初蓝智的《秋夕怀云松先生》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孤寂的秋夜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出夜晚漫长,自己独自难以入睡的情境。"竹凉宜小立",暗示着秋夜微凉,诗人站立在竹林中,感受那份宁静与清凉,似乎在期待着某种心灵的契合。
接着,诗人将视线投向远方,"荒林独鹤栖",以孤独的白鹤为意象,寓言了友人云松先生的远离尘嚣,生活简朴。"破屋疏萤入",则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萤火虫稀疏地飞入破旧的房屋,增添了画面的冷寂。
"万壑共秋声,四山惟月色",诗人将广阔的山壑和明亮的月光作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寂静的自然之美,表达了对云松先生的深深怀念。他遗憾不能与友人共享这清幽的秋夜景色,"清赏恨不同",流露出对往昔相聚的回忆和此刻的孤独感。
最后,"晤言念兹夕",诗人表达了对与云松先生深夜交谈的美好记忆,以及此刻无法相见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以景寓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