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梨花枝上三更月,几点猩红渍血痕全文

梨花枝上三更月,几点猩红渍血痕

出处:《鹃啼
明 · 林廷玉
千古哀哀望帝魂,离人枕畔不堪闻。
梨花枝上三更月,几点猩红渍血痕
天津桥上君须记,叫得春归花满地。
何当化作卷阿俦,哕哕德音鸣治世。

鉴赏

这首诗以杜鹃啼声为引线,描绘了一幅悲凉而又充满深意的画面。开篇“千古哀哀望帝魂”,将杜鹃啼声与古代神话中的望帝相联系,赋予了杜鹃啼声以深远的历史文化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切缅怀和对逝去时光的哀思。

接着,“离人枕畔不堪闻”一句,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通过“离人”的形象,表现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在寂静夜晚听到杜鹃啼声时内心的难以承受之重。这种情感的表达,既细腻又深刻,让人感同身受。

“梨花枝上三更月,几点猩红渍血痕”两句,运用了对比手法,梨花的洁白与杜鹃血的猩红形成鲜明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也象征着生命与死亡、美好与残酷之间的冲突与交织。三更月下的梨花与杜鹃血迹,营造出一种凄美而又略带神秘的氛围,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天津桥上君须记,叫得春归花满地”这两句,通过回忆与想象,将杜鹃啼声与春天的回归联系起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回归的期待与向往。同时,也暗示了杜鹃啼声具有唤醒生命力、带来新生的力量。

最后,“何当化作卷阿俦,哕哕德音鸣治世”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杜鹃能够成为道德的象征,其叫声能引领社会走向和谐与治理的理想。这种超越自然界的愿望,体现了诗人对社会进步和道德重建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杜鹃啼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既有对历史的追忆,也有对现实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美好的憧憬,是一首情感丰富、寓意深远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