璧马年年事,河淮处处忧
出处:《河上杂言》
明末清初 · 盛符升
久矣悲鸿燕,谁堪问麦秋。
飘零随远道,涕泪入孤舟。
璧马年年事,河淮处处忧。
却怜长算少,民命倚阳侯。
飘零随远道,涕泪入孤舟。
璧马年年事,河淮处处忧。
却怜长算少,民命倚阳侯。
鉴赏
这首诗以悲鸿与燕子的离散开篇,表达了诗人对时局动荡、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久矣悲鸿燕",运用了比喻,暗示了长期的社会动荡如同鸿雁南飞,而人们的生活如同燕子般飘零不定。"谁堪问麦秋",进一步强调了无人能解答百姓在丰收季节的期盼和困苦。
接下来的"飘零随远道,涕泪入孤舟",描绘了流离失所的人们在遥远的路途中,泪水涟涟,生活艰辛。"璧马年年事,河淮处处忧",璧马象征战乱,河淮地区则代指战乱频繁之地,诗人表达了对战争带来的无尽忧虑。
最后两句"却怜长算少,民命倚阳侯","长算"暗指国家的长远规划,"阳侯"原指古代神话中的水神,这里借指官员或领导者。诗人感慨国家大计的缺失,人民的命运只能寄托于当权者的仁慈和决策。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反映了明末清初动荡时期的社会现实,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