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亲贤有诏徵刘向,疏远无人赎史迁全文

亲贤有诏徵刘向,疏远无人赎史迁

宋 · 刘克庄
俱列儒臣侍细毡,各为逐客问归船。
亲贤有诏徵刘向,疏远无人赎史迁
当日金台诸客散,暮年铁壁几人全。
伤心滴露研朱笔,抱在萤窗雪案边。

注释

俱列:全部排列。
儒臣:文臣。
侍:侍奉。
细毡:细密的毛毡。
逐客:被贬官员。
问归船:询问何时返回故乡。
亲贤:亲近贤良。
刘向:历史人物,曾受汉宣帝征召。
疏远:不受宠幸。
赎史迁:赎回像司马迁这样的被贬者。
金台:古代宫殿名,象征朝廷。
客散:宾客离散。
铁壁:比喻坚固的防御或困境。
全:保全。
伤心:内心悲痛。
滴露:泪水如露珠。
研朱笔:研磨朱砂笔。
萤窗:萤火虫照亮的窗户。
雪案:铺着白雪的书案。

翻译

满朝文臣聚集在细毡毯上,各自询问被贬官员的归期。
皇帝下诏书征召贤良刘向,疏远的人得不到像司马迁那样的赦免。
当年金台上的宾客已散去,晚年时又有多少人能保全自身。
心中悲痛,泪水滴落在研磨朱砂的笔上,独自在萤火虫微光和雪白的书案旁苦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赵虚斋二首(其一)》。通过对诗句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沉的历史哀思和个人遭遇的悲凉。

"俱列儒臣侍细毡,各为逐客问归船。"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古代士大夫聚集一堂,讨论学术或政事的情景。他们分别询问来访者的离去之船,透露出一种对知识、文化传承的关切。

"亲贤有诏徵刘向,疏远无人赎史迁。" 这两句提到汉朝时期,皇帝亲近贤能,征召刘向这样的学者,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人或事物却被淡忘,没有人能够挽救。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和个体命运无常的感慨。

"当日金台诸客散,暮年铁壁几人全。" 这两句表达了对过往荣华如今已成空谈、朋友四散,只剩下少数几个人还保持着原则和坚守的情形。这强烈地表露了诗人对于友情和信念的珍惜。

"伤心滴露研朱笔,抱在萤窗雪案边。" 最后两句则描绘出诗人在夜深人静之际,手执红笔,在微弱的萤火光下书写着自己的感受和思想。这里的“伤心”三字,充分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沉痛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个人遭遇的反思,以及对知识传承和友情信念的珍视,展现了一种深刻的历史意识和个人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