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羌庐山下,一笑雪中风味
出处:《贫汉归庐阜结庵作伽陀为别》
宋 · 曹勋
辩公出蓝之智,楮衲披来游戏。
衲底一段光明,可谓湛然无累。
倒峡倾河雄辩,银山铁壁意气。
毗卢顶?上行,弥勒眼睛里睡。
归去羌庐山下,一笑雪中风味。
他时杖屦重来,且道有甚领会。
为公扯了楮衣,奉为普薰一切。
衲底一段光明,可谓湛然无累。
倒峡倾河雄辩,银山铁壁意气。
毗卢顶?上行,弥勒眼睛里睡。
归去羌庐山下,一笑雪中风味。
他时杖屦重来,且道有甚领会。
为公扯了楮衣,奉为普薰一切。
拼音版原文
注释
辩公:称赞的对象。出蓝:超过蓝本,形容智慧出众。
楮衲:粗布衣衫。
游戏:轻松愉快的态度。
光明:心境清澈。
湛然:清澈无杂。
倒峡倾河:比喻雄辩滔滔。
银山铁壁:形容气势如山。
毗卢顶:佛教中的象征。
弥勒眼睛:比喻深邃的目光。
羌庐山:具体的地名。
雪中风味:雪景中的独特感受。
杖屦:手杖和鞋子,代指行走。
领会:领悟或体会。
扯了:收起。
楮衣:再次提到粗布衣衫。
普薰一切:普遍熏陶,惠及众人。
翻译
称赞他的智慧超越常人,穿着粗布衣裳来游戏人间。在那朴素的衣袍下,藏着一份明亮的心境,真是毫无杂念。
他的言辞如江河倒灌,气势磅礴,像银山铁壁般坚定。
他在毗卢顶上行走,眼神深邃如弥勒佛在梦中沉睡。
回到羌庐山下,他笑对雪景,品味其中的韵味。
期待将来再次来访,不知他会有什么新的领悟。
我将他的粗布衣衫收起,视作普世的熏陶之物。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曹勋所作的《贫汉归庐阜结庵作伽陀为别》。诗中,诗人以辩公的形象开篇,赞美其智慧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蓝草,穿着朴素的布衣,仿佛在游戏人间。"衲底一段光明"象征辩公内心的清澈与超脱,不被尘世纷扰所累。
接下来,诗人描绘辩公的雄辩如倒峡倾河,气势磅礴,又如银山铁壁般坚定有力,充满意气。他仿佛在佛学的高峰上行走,甚至在弥勒佛的眼睛里都能安然入睡,显示出其深邃的禅定境界。
最后,诗人想象辩公回归庐阜山下的简朴生活,笑对雪景,期待他日能再次来访,分享更深的领悟。诗人祝愿辩公能将这份智慧普薰世间,表达出对他的敬仰和祝福。
整首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既展现了辩公的智慧与人格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禅修生活的向往和对知识传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