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诗词大全>诗句大全>谗者亦何为,君子名愈彰全文

谗者亦何为,君子名愈彰

出处:《谗人
宋 · 黄干
监谤兆周蹙,偶语挤秦亡。
古风下刺上,国步安且强。
靖康发深痛,熙丰启馀殃。
惜哉天子明,未免谗者伤。
谗者亦何为,君子名愈彰

拼音版原文

jiānbàngzhàozhōuǒuqínwáng

fēngxiàshàngguóānqiěqiáng

jìngkāngshēntòngfēngyāng

zāitiānmíngwèimiǎnchánzhěshāng

chánzhěbiànwèijūnmíngzhāng

注释

监谤:监视诽谤。
兆:预兆。
周蹙:秦朝的危机。
偶语:私下议论。
挤:导致。
秦亡:秦朝灭亡。
古风:古代社会风气。
下刺上:指责上级。
国步:国家的步履,比喻国家状况。
安且强:安定且强大。
靖康:北宋末年。
发深痛:引发深刻的痛感。
熙丰: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
启馀殃:延续了灾祸。
天子:皇帝。
未免:未能避免。
谗者:进谗言的人。
伤:伤害。
亦何为:又能做什么。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名愈彰:名声更加显著。

翻译

监视诽谤的征兆,秦朝因小言而灭亡。
古代风气指责上层,国家稳定且强大。
靖康之变引发深刻痛楚,熙宁、元丰年间又延续了灾祸。
可惜的是,即使天子英明,仍难免遭受小人的伤害。
那些进谗言的人又能做什么呢?反而使君子的名声更加显著。

鉴赏

这首诗名为《谗人》,是宋代诗人黄干所作。诗中通过历史典故,揭示了谣言和小人对国家稳定造成的威胁。首句“监谤兆周蹙”暗指周朝因流言而衰败,次句“偶语挤秦亡”则借秦朝灭亡的例子,强调了闲言碎语足以动摇政权。诗人接着指出,从北宋的靖康之变到王安石变法后的熙丰年间,类似的教训一再重演,尽管天子明智,仍难免遭受谗言的伤害。

诗中“靖康发深痛,熙丰启馀殃”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沉痛反思,而“惜哉天子明,未免谗者伤”则表达了对贤明君主未能避免奸佞之害的惋惜。最后两句“谗者亦何为,君子名愈彰”,看似责问,实则寓含哲理,指出即使在困境中,真正的君子名声反而更加显扬,暗示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史为鉴,批评了谗言的危害,同时也赞美了君子在逆境中的坚守,具有深刻的警示意义。

诗句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