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师夜坐烽火息,飞挽小儿歌太平
出处:《朔州行送王汝璧太守述职西还》
明 · 程敏政
朔州城头塞云结,朔州城下沙如雪。
赫连古戍白草枯,一路角声吹不歇。
居民半是防秋兵,十里五里屯军营。
偏师夜坐烽火息,飞挽小儿歌太平。
王郎家世本灵武,明目张髯气如虎。
羽林骄将不敢欺,碛里人耕好田土。
穷州十年多苦辛,奉檄东来觐紫宸。
长官知名圣君喜,边吏有才能几人。
遥遥朔州城,劝子一卮酒,马蹄明朝向山后。
女墙孤月重相思,定倚危楼望南斗。
赫连古戍白草枯,一路角声吹不歇。
居民半是防秋兵,十里五里屯军营。
偏师夜坐烽火息,飞挽小儿歌太平。
王郎家世本灵武,明目张髯气如虎。
羽林骄将不敢欺,碛里人耕好田土。
穷州十年多苦辛,奉檄东来觐紫宸。
长官知名圣君喜,边吏有才能几人。
遥遥朔州城,劝子一卮酒,马蹄明朝向山后。
女墙孤月重相思,定倚危楼望南斗。
拼音版原文
鉴赏
这首明代程敏政的《朔州行送王汝璧太守述职西还》描绘了朔州边塞的景象和对王汝璧太守的离别之情。首句“朔州城头塞云结,朔州城下沙如雪”,以壮丽的自然景色开篇,展现了边关的荒凉与严寒。接着,“赫连古戍白草枯,一路角声吹不歇”渲染出边疆的肃杀气氛,角声不断,暗示战事未息。
诗中提到“居民半是防秋兵,十里五里屯军营”,揭示了当地军事化的社会状态,而“偏师夜坐烽火息,飞挽小儿歌太平”则反映出尽管战事紧张,但百姓仍渴望和平,儿童无忧无虑地歌唱。
对王汝璧太守的描述,“王郎家世本灵武,明目张髯气如虎”,赞美了他的家族背景和个人气质,暗示他有能力和威望。接下来的诗句表达了对他的期望和祝福,“穷州十年多苦辛,奉檄东来觐紫宸”,赞扬他在艰苦环境中为官的付出,以及他此次述职的荣耀。
最后,诗人以“遥遥朔州城,劝子一卮酒,马蹄明朝向山后”表达对友人的依依惜别,祝愿他在新的任期内平安顺利,同时“女墙孤月重相思,定倚危楼望南斗”寄寓了深深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既有边塞风情的描绘,又有对人物的赞美和离别的感伤,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