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颜不回,壮心未已
出处:《东门行一首》
明 · 黄省曾
出东门,旭日皎皎。
秋阳在高天,不复照芳草。
人生无根蒂,安得免衰老。
红颜不回,壮心未已。
济海无洪梁,登天无高羽。
安能随腐英,无言而灭死。
欲历五岳舒烦纡,平明秣马妻子牵裾。
胡为远行游,饥渴谁与知。
不如与君闭户同栖迟。
太公居渭滨,皓首无迁移。
巢由相牧犊,终身颍与箕。
圣贤贵适意,黄屋何足希。
愿子留故乡,何庸远行为。
秋阳在高天,不复照芳草。
人生无根蒂,安得免衰老。
红颜不回,壮心未已。
济海无洪梁,登天无高羽。
安能随腐英,无言而灭死。
欲历五岳舒烦纡,平明秣马妻子牵裾。
胡为远行游,饥渴谁与知。
不如与君闭户同栖迟。
太公居渭滨,皓首无迁移。
巢由相牧犊,终身颍与箕。
圣贤贵适意,黄屋何足希。
愿子留故乡,何庸远行为。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黄省曾的《东门行一首》描绘了早晨出门时的景象,以日出和秋阳象征时光流转,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诗人感慨人生如草,难以抗拒衰老,表达了对青春不再的遗憾和壮志未酬的无奈。他以“济海无洪梁,登天无高羽”比喻实现理想困难重重,进而反思是否应随波逐流直至死亡。
诗人进一步提出,与其在外漂泊,忍受饥渴,不如与亲人共度宁静生活。他引用太公姜尚、巢父许由等隐士的例子,强调圣贤之人在乎的是内心的满足,而非世俗的荣华。最后,他劝诫友人留在故乡,不必追求远方的名利,体现了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深沉,通过自然景象和历史典故,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平凡生活的向往。